南亚高压
天气术语
南亚高压,又称青藏高压,是夏季对流层上部全球最强大、最稳定和范围最大的高压。它虽然生成于副热带,但与一般的副热带高压的动力性质和生成机制并不完全相同。
概况
南亚高压,也可称为大陆副高、青藏高压和亚洲季风高压,是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上空存在的庞大高压系统。南亚高压在七月份最强,它在100hPa图上的范围,西起非洲西海岸,东至西太平洋,约占所在纬度带的1/2面积。在它的南面伴有一支东风急流,它们的存在是与高原的特定地形相联系的。
南亚高压仅是夏季对流层中上层的环流特点。7月份600hPa环流上,整个高原为热低压所控制。在这个热低压南北两侧各有一条东西向高压带存在,其轴线均向高原内部倾斜。所以,热低压控制的范围随高度缩小,大致到400hPa附近,热低压消失,开始转变为暖高压。在150hPa~200hPa,南亚高压达到最强。
结构特征
南亚高压的结构主要表现为:
(1)南亚高压区内有上升气流。这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度在3000~5000米以上,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夏季为一“热岛”,是强烈的热源所在地。其上空气受热上升,低层空气辐合,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出现低压环流;高层空气辐散,形成高压环流。
(2)南亚高压自上到下强度大减,且在100hPa上表现为与冷中心结合的系统,400hPa以上为暖高压,500hPa为过渡层,850hPa、700hPa、600hPa上为热低压。
(3)南亚高压内侧经常有强烈的局地性积雨云云团,主要分布在高压的东部、东南部;高压西北部水汽少,对流性的云团也少。
(4)在平均动能、平均涡动动能的水平输送方面,南亚高压是向外输送平均动能的,是一个平均动能源,而且,南亚高压中心所在处均向外输送平均涡动动能。
总之,夏季高原上空出现强大高压,而在高原近地面层为热低压。高压的下层存在上升运动,多对流性天气,是南亚高压独特的结构特征。
形成和维持
夏季南亚高压是一个热力性高压,青藏高原的非绝热加热(地面的感热加热和季风雨的潜热加热)对其形成和维持有决定性作用。朱抱真等(1985)在分析了十多年的资料后认为,南亚高压的形成多源于副热带西风带动力不稳定长波脊发展所形成的副热带动力性高压单体,当它们移动到高原上空时,强大的高原热力作用使其变性,从动力性高压转变为高空的热力性高压,而在中、低空形成热低压。
夏季高原加热引起的旺盛的对流活动以及相伴随三维气流结构是维持南亚高压涡度、水分和温度平衡的机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散度场是维持南亚高压涡度平衡的主要因素。低空辐合带来较大的水汽流入加上地面蒸发量,与高空辐散较少的水汽流出及降水量之和相平衡,从而维持夏季青藏高原的高湿气柱。而高原地区的感热、潜热之和与气柱通过长波辐射及大型涡旋交换向外输出的热量平衡。
虽然对南亚高压的成因有高原加热作用和西风带长波调整等不同看法,夏季青藏高原热力作用是南亚高压在青藏高原上空形成和维持的根本原因。
振荡
南亚高压强度、位置的年际变化表现为准三年周期振荡。夏季,南亚高压中心存在一种东西向的位移,称为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高原热源不仅对南亚高压的形成有贡献,而且对其东西振荡也有重要作用;此外,动力强迫过程(如大尺度环流调整)也有重要贡献。
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导致我国各地晴雨天气也随之变化,因此南亚高压与中国天气气候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另外,它还与日本、印度等地的天气以及台风活动、高原低涡高原切变线、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也有联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3 13:27
目录
概述
概况
结构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