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弱视
在视功能发育时期一眼正常发育而另一眼发育迟缓所形成的弱视
单眼弱视是指由于在在视功能发育时期一眼正常发育而另一眼发育迟缓所形成的弱视。
简介
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人的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6~8岁,如这个时期只能用一眼视物,久而久之反复刺激的眼视觉发育了,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就形成了单眼弱视。由于单眼弱视常难以被发现,常延误了治疗时机,成为永久性单眼弱视,造成终生遗憾。
致病原因
(一)斜视性弱视患者
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甚至不恰当的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四)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
(五)先天性弱视: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在出生后视网膜或视路发生小出血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全色盲等,这种弱视预后不佳。
疾病相关
单眼弱视为什么难以被发现
单眼弱视患者,除了弱视眼睛之外,他还有另外一只眼睛是健康眼,单眼弱视的情况就比较难被发现。主要原因是心理学原因:先天的单眼弱视患者,最初可能主观上认为人人如此;在生长到适当的年龄时,他会认识到大多数人两只眼睛都有健康的视力,而他本人不是这样,自己存在着先天的缺陷,从而产生了自卑感,在容易被别人识别到这一缺陷的时候,他就刻意掩饰。自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每年都例行体检,单眼弱视患者掩饰缺陷的高招就是检查弱视眼视力的时候使用健康眼偷看,以至于多年不被发现,体检表上记录的实际上都是健康眼的视力,只有遇到态度特别严谨的医师时,偷看的情形才会被发现,而此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是3岁~7岁(学龄前)。
如何及早发现单眼弱视
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皱眉头、眯眼、眼手协调差、经常摔倒、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随人或物体转动等异常现象,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一旦确诊为弱视,就要抓紧时间治疗了。
视力检查。一般的儿童尤其是幼儿园长大的儿童,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绝大多数都会认视力表。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对孩子视力每年进行一次普查筛选,家长也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让孩子识别。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若一眼视力多次检查均低于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一般认为检查最好不晚于4岁。
另外,对于婴幼儿和不能配合检查视力的幼儿,可作遮盖试验大致了解双眼视力情况:有意遮盖一眼,让孩子单眼视物,若很安静而遮盖另眼却哭闹不安或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眼视力很差,尽早到医院检查。
临床资料
1.治疗对象 于1993~1994年在浙江省儿童斜视弱视协作组部分医院的弱视门诊随机抽样确诊为弱视的儿童128例240只眼。男61例,女67例。年龄5岁~12岁,平均6.98±1.74岁。128例弱视中屈光不正性弱视55例(109只眼),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49只眼),斜视性弱视38例(74只眼),形觉剥夺性弱视5例(8只眼)。轻度弱视47例(87只眼),中度弱视68例(130只眼),重度弱视13例(23只眼)。双盲法随机将全组病例分为治疗组99例(188只眼),对照组29例(52只眼)。
2.治疗方法 全组病例在治疗前检查视力(裸眼和矫正远、近视力,采用5分记录法)、外眼、屈光间质、眼位、屈光状态(阿托品散瞳检影)、注视性质、眼底、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肝肾功能等。治疗组口服思利巴片,对照组口服大小和形态相同的药用淀粉片。服法:5~6岁每次125mg,7~12岁每次250mg,均为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4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治疗期间每半月复查1次,随访期间每月复查1次。无论是治疗组或对照组,在治疗及随访期间除服药外只戴矫正镜,不做其他治疗。治疗后复查视力、屈光度、注视性质、P-VEP以及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按全国斜视、弱视防治组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治疗效果。用POMS软件做方差分析实验结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5 17:08
目录
概述
简介
致病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