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论
哲学术语
单子论,是近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能动的、不能分割的精神实体,是构成事物的基础和最后单位。
作者介绍
18世纪德国哲学著作。莱布尼茨著。1840年于柏林出版,中译本197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王太庆译。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生于莱比锡,父亲是莱比锡大学教授。15岁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和法学,成绩优异。1667年,获得阿尔特道夫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但拒绝接受该校提供的教授职位。离开莱比锡到了纽伦堡,后又到了法兰克福,受荐到美因茨选帝侯宫庭,开始了政治和外交生涯。1672年,寓居巴黎长达4年,其间访问过伦敦,到过海牙,结识了阿尔诺、马勒伯朗士、惠更斯、波义尔、牛顿、斯宾诺莎等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这是他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1676年,受聘担任汉诺威不伦瑞克公爵府参议和王家图书馆馆长,直至去世。1714年,应王公之约先后写了两篇提纲式概述自己哲学观点的文章,即《自然与神恩的原则》和《单子论》,两篇内容基本一致,后者较完备。主要著作还有《形而上学谈话》、《人类理智新论》、《神正论》。
单子论简介
Monadologie 德国近代哲学家G.W.莱布尼兹的著作。《单子论》原文为法文,本无 标题。1720年克 勒曾发表 了本篇的德译文 ,1721年迪唐又据德译转译 为拉丁文,1840 年J.E. 爱尔特曼在莱布尼 兹手稿 中发现 原文,收入所编《 莱布尼兹哲学全集》中,并加上了标题。本文是莱布尼兹把自己在许多哲学著作中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高度浓缩的作品。篇幅虽短而内容丰富。全文共 90节,大体可分为两部分:1~48节主要论述一切实体的本性,包括实体应是构成复合物的最后单位,本身没有部分,是单纯的东西,即精神性的单子;实体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能动原则等等。49~90节主要论述实体间的关系,包括前定和谐及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的学说等等。莱布尼兹的单子论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有向宗教神学妥协的倾向,但也包含一些合理的辩证法因素,如万物自己运动的思想等。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作者的单子论。主张单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后单元,它既无广延又无部分,是真正不可分的单纯实体。由于没有部分,就不能由各个部分的组合和分离而自然地产生和消灭,每一单子都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口,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在质上完全相同的单子,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单子与灵魂相类似,具有知觉与欲望,根据其知觉的清楚程度不同而有高低等级之分,最低的是构成无机物的单子,最高级的单子则是上帝。单子之间虽然独立,但由之构成的事物却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和谐整体。这种和谐是上帝创造每一个单子时预先确定的,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他所说的单子并不是为个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而是指充满宇宙的客观精神。单子论体系包含了比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德国古典哲学家所继承,也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肯定。
单子论内容
1. 我们这里要说的单子不是别的,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
2. 既然有复合物,就一定有单纯的实体;因为复合物无非是一群或一堆单纯的东西。
3. 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延、形状、可分性的。这些单子就是自然的真正原子,总之,就是事物的原素。
4. 也根本不用害怕它们会分解.根本就不能设想一个单纯的实体可以用什么方式自然地消灭。
5. 根据同样理由.也根本不能设想一个单纯的实体可以用什么方式自然地产生.因为它是不能通过组合形成助。
6. 因此可以说,单子是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失的,这就是说,它们只能通过创造而产生、通过毁灭而消失,至于复合物则是通过部分而产生成消失的。
9. 而且,每一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因为自然界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不可能在其中找出一种内在的、基于固有本质的差别来。
10. 我还认为毫无疑问,一切创造出来的东西部有变化,因此创造出来的单子也是这样,而且这种变化在每个单子里都是连续的。
11. 根据以上所说的看来,单子的自然变化是来自一个内在的本原,因为一个外在的原因不可能影响到单子内部。
12. 但是除了变化的本原以外,还要有一个变化者的细节,这个细节,可以说,造成了各个单纯实体的特异性和多样性。
13. 这个细节应当包含着单元或单纯物里面的繁多性。因为既然一切自然变化都是逐渐的,就有的东西变,有的东西不变;因此在单纯的实体中一定要有多方面的牵涉和关系,虽然它并没有部分。
15. 使一个知觉变化或过渡到另一个知觉的那个内在本原,可以称为欲求;诚然,欲望不能总是完全达到它所期待的全部知觉,但它总是得到一点,达到一些新的知觉。
17. 此外也不能不承认,知觉以及依赖知觉的东西,是不能用机械的理由来解释的,也就是说,不能用形状和运动来解释。假定有一部机器,构造得能够思想、感觉、具有知觉,我们可以设想它按原有比例放大了,大到能够走进去,就象走进一度磨房似的。这样,我们察看它的内部,就会只发现一些零件在彼此推动,却找不出什么东西来说明一个知觉。因此,应当在单纯的实体中、而不应当在复合物或机器中去寻找知觉。因此,在单纯实体中所能找到的只有这个,也就是说,只有知觉和它的变化。也只有在这里面,才能有单纯实体的一切内在活动。
20. 因为我们在自身之内经验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什么都不记得,也没有任何清楚的知觉,像我们陷入昏迷或酣睡而无梦时就是这样。在这种状态中,灵魂与一个单纯的单子并无显著的区别,不过这种状态不是持久的,所以当它摆脱这种状态时,它仍然是一种较高的东西。
21. 但是不能因此就说,那时单纯实体是没有任何知觉的,根据以上所说,这是决不可能的;出为单纯实体是不能消灭的,它也不能没有特殊状态而存在下去,特殊状态不是别的,就是它的知觉。可是当我们有许多细微的知觉,而其中一个清楚的也没有时,我们就是昏迷了;譬如当我们向同一方向继续旋转若干次,便发生一阵晕眩,可以使我们不省人事,使我们什么部分辨不出。死亡可以使动物在一个时间内处在这种状态中。
22. 既然一个单纯实体的任何现在状态都自然地是它以前状态的后果,那么,现在中就包孕了未来。
23. 因此,既然我们从昏迷中醒来时觉察到自己的知觉,所以我们在觉醒之前应当是有知觉的,虽然我们一点也没有觉察到;出为一个知觉只能自然地从另一个知觉而来;正如一个运动只能从另一个运动而来一样。
24. 由此可见,我们的知觉中如果没有什么特出的.可以说高级的和有较高趣味的东西,我们就总是处在昏迷状态之中。这就是一切赤裸裸的单子的状态。
25. 我们也见到,自然给予了动物一些高级的知觉,特别关坏它们,给它们配备一些器官,可以收集很多光线或很多空气波动,以便使它们凭着结合作用而具有更大的效能。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嗅觉、味觉和触觉中,甚至发生在我们并不知道的大量其他官能之中。我在下面即将说明,如何灵魂中所发生的事就代表着这些器官中所发生的事。
26. 记忆供给灵魂一种连接性,这种连接性与理性相仿,但是应当与理性分开。我们就曾见到。动物遇到某个东西刺激它。而它对这个东西在过去又有过相似的知觉,它就凭借着它的记忆中的表象,期待着过去那个知觉中所遇见过的享,并正怀抱着与当时棚似的情绪。例如,当我们拿棍子比着狗时,狗就想起棍子给它造成的痛苦,叫着跑了。
27. 刺激并推动动物的那种强烈的想像,或者是由于过去的知觉的巨大而产生,或者是由于过去的知觉众多而产生。因为一个强烈的印象每每立刻造成一种效果,和长期的习惯或许多反复出现的知觉所造成的一样。
28. 人们的知觉的连接,只是根据记忆的原则而造成她就这一点说,人的活动是和动物一样的,很象经验派的医生,只有单纯的实践而没有理论,我们在四分之三的行为上,只不过是经验派,例如,当我们期待明日有白天时,就是经验派的做法,根据的乃是一向总是如此。只有天文学家才用理性来对这一点作出判断。
31. 我们的推理是建立在两个太原则上,即是:⑴矛盾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拢们判定包含矛盾者为假,与假的相对立或相矛盾者为真。
32. 以及:⑵充足理由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33. 也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们的反面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们的反面是可能的。当一个真理是必然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分析法找出它的理由来,把它归结为更单纯的观念和真理,一直到原始的真理。
34. 数学家们就是这样用分析法把思辨的定理和实践的法则旧结成定义、公理和公设。
36. 但是充足理由也必须存在于偶然的真理或事实的真理之中,亦即存在于散布在包含各种创造物的宇宙中的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在创造物的宇宙中。由于自然界的束物极其繁多,以及物体可以无穷分割,所以对特殊理由的分析是可以达到无穷的细节的。有无数个现在和过去的形相和运动,构成了我现在写字的动力因,也有无数个现在和过去我的心灵的倾向和禀赋,构成了目的因。
37. 既然这全部细节本身只包含着另外一些在先的或更细的偶然因素,而这些因素又要以一个同样的分析来说明其理由,所以我们这样做是不能更进一步的。充足的理由或最后的理由应当存在于这个偶然事物的系列之外、尽管这个系列可以是无限的。
38. 所以事物的最后理由应当在一个必然的实体里面,在这个实体里,变化的细节只是卓越地存在着,和在源泉中一样,而这个实体就是我们所谓上帝。
39. 这个实体乃是全部细节的充足理由、而这种细节也是全部联系着的:只有一个上帝,并且这个上帝是足够的。
40. 我们也可以断定,这个唯一、普遍和必然的最高实体,既然没有任何东西征它以外独立存在,既然是从可能有的存在物得出的一个单纯结论,就应当不可能有任何限制,并且应当包含着全部可能有的实在性。
41. 由此可见,上帝是绝对完满的,完满性不是别的,就是严格意义下的最高量的积极实在性,它排除有限制的事物所具有的限度或限制。在没有限制的地方,就是在上帝之中,完满性是绝对无限的。
42. 由此可见,创造物有它们由于受上帝影响而得来的完满性,但是它们也有由于它们自己的本性而来的不完满性,所以不能没有限制,因此创造物与上帝的区别就在这一点上。[这些创造物的原始的不完满性的一例,就是物体的自然惰性。]
43. 同样真实的是:上帝不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质的源泉,是实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样是处在可能性中的实在事物的源泉。这是因为上帝的理智乃是永恒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恒真理所依赖的理念的所在地,因为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任何处在各种可能性中的实在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实存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可能的东西。
44. 然而应当说,如果在本质中或可能性中,或者在永恒真理中有一种实在性,则这种实在性便是建立在某种存在的和现实的事物中,因而也就是建立在必然实体的存在中。在必然的实体里面,本质是包含着存在的,换句话说,在必然的实体中,凡是可能的都是足以成为现实的。
45. 所以,只有上帝(或必然的实体)有这种特权,即是:如果它是可能的,它就应当是存在的。既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碍那不包含任何限制、任何否定、因而也不包合任何矛盾的东西的可能性,那么,仅仅由这一点便足以先天地认识上帝的存在了。我们也好经用永恒真理的实在性证明过上帝的存在,我们在上面也曾后天地证明过上帝的存在,因为偶然的事物是存在的,而这些偶然事物只有在必然的实体中才能得到它们的最后理由或充足理由,必然的实体则是从自身而具有其存在的理由。
47. 因此只有上帝是原始的统一或最初的单纯实体,一切创造出来的或派生的单子都是它的产物,可以说是凭借神性的一刹那的连续闪耀而产生的,神性是受到创造物的容受性的限制的、对于创造物说,有限乃是它的本质。
49. 创造物之被称为对外活动,是就它具有完满性而言:它之被称为受另一物影响,是就它的不完满而言。因此说单子具有能动性,是就它具有清晰的知觉而言;说它具有被动性,是就它具有混乱的知觉而言。
50. 说一个创造物比另一个创造物更完满,意思就是说,我们发现这个创造物中有一种成分,可以用来先天地说明另一创造物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因由;就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说它对另一创造物起作用。
51. 但是在单纯的实体中,只有一个单子对另一个单子所发生的理想的影响,它只是通过上帝为中介,才能产生它的效果,因为在上帝的观念中,一个单子有理由要求上帝在万物发端之际规范其他单子时注意到它。因为一个单子既然不能对另一个单子的内部发生一种物理的影响,那就只有靠这种办法,一个单子才能为另一个单子所依赖。
52. 因为这个缘故,在创造物之间,能动与被动是相互的。因为上帝比较两个单纯实体,发现每一个中间都有使它适应于另一个的理由,因此就某个方面说是能动的,从另一个观点看来则是被动的。说它能动,是由于我们清楚地知道其中有一种成分,可以说明另一个中间所发生的事情;说它被动,是由于其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因由在另一个我们清楚地知道的成分中。
53. 既然在上帝的观念中有无穷个可能的宇宙,而只能有一个宇宙存在.这就必定有一个上帝进行选择的充足理由,使上帝选择这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
54. 这个理由只能存在于这些世界所包含的适宜性或完满性的程度中,因为每一个可能的世界都是有理由要求按照它所含有的完满性而获得存在的。
55. 其所以最佳者存在,理由就在于智慧使它为上帝所认识,上帝的善使上帝选择它。上帝的权力使上帝产生它。
56. 这种一切事物对每一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以及每一事物对-切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使每一个单纯实体具有友现其他一切事物的关系,并且使它因而成为宇宙的一面永恒的活的镜子。
57. 正如一座城市从不同的方面去看便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好象因观点的不同而成了许多城市,同样情形,由于单纯实体的数量无限多,也就好象有无限多的不同的宇宙,然而这些不同的宇宙乃是唯一宇宙依据每一个单子的各种不同观点而产生的种种景观。
58. 这就是获得最大可能的多样性和可能最大的秩序的方法;也就是说,这就是获得最大可能的完满性的方法。
60. 此外我们还看到,在我方才所说的话中,有一些先天的理由说明何以事物不能是别样的;因为上帝在规范全体时注意到每一个部分,特别是注意到每一个单子。单子的本性既是表象。所以任何东西都不能限制单子只表象事物的一部分,虽然这种表象确乎在整个宇宙的细节方面只是混乱的,而只能在事物的一个小部分中是清晰的,就是说,只能在那些对于每一个单子说或者最近或者最大的事物中,才是清晰的;要不然单子就会是一个神了。单子之受到限制,并不是在对象方面,而是在认识对象时所采取的方式方面。单子都以混乱的方式追求无限,追求全体,但是它们都按照知觉的清晰程度而受到限制和区别。
64. 因此每个生物的有机形体乃是一种神圣的机器,或一个自然的自动机,无限地优越于一切人造的自动机。因为-架由人的技艺制造出来的机器,它的每一个部分并不是一架机器,例如一个黄铜轮子的齿有一些部分或片断,这些部分或片断对我们说来,已不再是人造的东西,并没有表现出它是一架机器,象铜轮子那样有特定的用途。可是自然的机器亦即活的形体则不然,它们的无穷小的部分也还是机器。就是这一点造成了自然与技艺之间的区别,亦即神的技艺与我们的技艺之间的区别。
65. 自然的创造主之能够行使这种神圣而且无限神奇的技巧,是因为物质的缺一部分不仅如古人所承认的那样无限可分,而且实际上被无限地再分割,部分更分为部分,这些小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有其固有的运动,否则使不可能说物质的每个部分都能表象宇宙了。
67. 物质的每个部分郡可以设想成一座充满植物的花园,一个充满着鱼的池塘。可是植物的每个枝桠,动物的每个肢体,它们的每一滴体液,也是一个这样的花园或这样的池塘。
68. 虽然花园中植物与植物之间的泥土和空气、池塘中鱼与鱼之间的水并不是植物也不是鱼,然而却包含着植物和鱼,不过常常极为细微,是我们觉察不到的。
69. 因此宇宙中没有任何荒芜的、不毛的、死的东西,根本没有混沌,根本没有混乱,而只是看起来如此。这有点象远处池塘中所显示的情况:人们在远处可以看见池中的鱼的一种混乱的运动和骚动,而分辨不清鱼本身。
71. 但是不可以像某些误解我的思想的人那样想,认为每个灵魂有一块或一份物质,永远为它所固有或附属于它,并且认为它因此便拥有另外一些低级的生物,注定永远为它服务。因为一切形体都在一个永恒的流之中,好像河流一样,继续不断地有些部分流出和流进。
72. 因此灵魂只是逐渐地和逐步地更换其形体,在动物中经常有形态的改变,而绝无灵魂的更替,绝无灵魂的轮回,更没有完全与形体分离的灵魂,也没有无形体的精灵,只有上帝才完全没有形体。
73. 也就是由于这个道理,从来没有完全的生,也没有严格意义下的绝对的死存在于与灵魂的分离之中。我们所谓生乃是发展与增大,而我们所谓死乃是隐藏和收敛。
75. 动物中有一些凭借着受胎的方法而上升到大动物的等级,这些动物可以称为精子动物,但是其中那些仍然保持原来的种类不变的,亦即其中的大部分,也和大动物一样诞生、繁殖和消灭,而只有极少数特选的才走上一个更大的舞台。
76. 但是这只是真理的一半。所以我曾经判定:如果动物从来不自然地发生,它也就决不自然地终结,不仅不会有产生,也根本没有严格意义下的完全毁灭。这些后天地作出来的、从经验中引申出来的推理,是与我以上先天地推演出来的那些原则相一致的。
77. 因此可以说.不仅灵魂(反映一个不可毁灭的宇宙的镜子)是不可毁灭的,动物本身也是不可毁灭的,虽则它的机体常常部分地消毁,常常脱去或取得有机的皮壳。
78. 这些原则给予我-种方法,来自然地说明灵魂与形体的结合成一致。灵魂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形体也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它们的会合一致,是由于一切实体之间的预定的和谐,因为一切实体那是同一宇宙的表象。
79. 灵魂依据目的因的规律,凭借欲望、目的和手段而活动。形体依据动力因的规律或运动而活动。这两个界域,动力因的界域和目的因的界域,是互相协调的。
80. 笛卡尔曾经承认灵魂不能给予形体以力量,因为在物质中永远有着同样数量的力。然而他认为灵魂可以改变形体的动间,不过这是由于在他的时代人们还不知道一条自然律,即物质中的全部动向本身也是守恒的。如果他知道了这条规律,他是会投入我的预定和谐体系的。
81. 这个体系使形体好像(自然这是不可能的)根本没有灵魂似的活动着,使灵魂好像根本没有形体似的活动着,并且使两者好像彼此互相影响似的活动着。
82. 说到心灵或理性灵魂,虽然我发现归根结蒂一切生物和动物情形是一样的,象我们方才所说的那样(即动物和灵魂只是与宇宙一同发生,也只是与世界一同终结),--然而在理性动物中却有特殊之处,就是它们的处在精子状态中的小动物当仅仅是精子时,只是具有普通的灵魂或感性灵魂,但是当那些可以说特选的小动物凭借实际的受胎作用而获得人性时,它们的感性灵魂就上升到了理性的等级,进而取得心灵的特权。
83. 普通灵魂与心灵之间的其他一些区别,我已经指出过一部分。此外还有一种区别,就是:一般的灵魂是反映创造物的宇宙的活的镜子,而心灵则又是神本身或自然创造主本身的形象,能够认识宇宙的体系,并能凭借建筑模型而模仿宇宙体系的若干点;每一个心灵在它自己的范围内颇像一个小小的神。
84. 就是这个道理,使精神能够以一种方式与上帝发生社会关系,上帝对于精神的关系,不仅是一个发明家对于他的机器的关系(如同上帝对其他创造物的关系),而且是一位君主对他的臣民的关系,甚至是一个父亲对他的子女的关系。
85. 由此很容易得出一条结论,即是:一切精神总合起来应当组成上帝的城邦,亦即最完善的君王统治之下的尽可能最完善的国家。
86. 这个上帝的城邦,这个真正普通的王国,乃是自然世界中的一个道德世界,乃是上帝的作品中最崇高和最神圣的部分。就是在这个王国中真正包含着上帝的荣耀,因为如果上帝的伟大和善不为精神所认识和崇拜,就根本没有上帝的荣耀可言。也正是由于对这个神圣的城邦的关系,上帝才特别具有着善,至于上帝的智慧和权力则是无处不表现的。
87. 既然我们在上面已经在每个自然界域之间,亦即动力因与目的因之间,建立了一种完满的谐和,我们现在就应当指出另一种谐和,存在于自然的物理界与神思的道德界之间,亦即存在于建造宇宙机器的上帝与君临精神的神圣城邦的上帝之间。
88. 这种谐和使事物通过自然的途径本身而引向神恩,例如,当精神的政治要求毁灭和重建地球以惩罚一些人和奖励另一些人时,这个地球就通过自然的途径本身而得到毁灭和重建。
89. 我们还可以说,作为建筑师的上帝,在一切方面部足满足作为立法者的上帝的。因此罪恶必然凭借自然的秩序,甚至凭借事物的机械结构而带来它的惩罚;同样地,善良的行为则通过形体方面的机械途径而获致它的报偿,虽然这是不能也不应当经常立刻达到的。
90. 最后,在这个完满的政府之下,决不会有善良的行为不受报偿,也不会有邪恶的行为不受惩罚,一切都应当为了善人的福利而造成,亦即为了那些在这个伟大的国家中毫无不满的人,尽责而后听任天命的人,适如其分地爱戴和模仿全善的创世主、遵从真正的纯爱的天性而在观照上帝的完满性中怡然自得的人。这种纯爱,可以使人从所爱的对象的幸福中取得快乐。就是这个道理,使贤明有德的人为那看来合乎预定的或先行的上帝意志的一切而工作,然而却满足于上帝凭借其秘密的、一贯的和决定的意志所实际带来的一切,而承认,如果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宇宙的秩序,我们就会发现宇宙实在超出了所有贤明的人的愿望,并从承认,如果我们归附那创造一切的创世主,不但象归附那位建筑师和那个使我们存在的动力因那样,而且象归附我们那位应当作为我们意志的全部目的、并且唯一能造成我们的幸福的主宰和目的因那样,那么,这个宇宙秩序就是不可能比现在更好的了,不但一般地对全体说是如此,就是特殊地对我们本身说也是如此。
背景
莱布尼茨通晓古希腊罗马哲学、经院哲学,熟悉他所处时代的哲学学说和科学成就。他指出:不论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还是笛卡尔、斯宾诺莎、培根、洛克等人都没有解决“一”与“多”这一哲学家们始终面临的问题。莱布尼茨倾向于原子理论,但他不接受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实体。而在莱布尼茨看来,作为物质实体的原子无论多小,都是空间的一部分,而占有空间一部分的东西是不可能不可分的,而可分的东西必定由部分组成,所以不可能是终极的实在。因此莱布尼茨指出:万物由原子构成,但不是德谟克利特的物质的原子,而是精神原子,莱布尼茨称之为“单子”。他说:“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单子,不是别的东西,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袤、形状、可分性的。”单子才是万事万物真正的原子,因为单子没有部分,不占有空间,是绝对不可分的,这样的原子才是终极的实在。
单子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是不可分的,因此,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结合而产生,或通过分解而消灭。单子的开始和终结只能一下子发生,它只能通过被创造而获得开始,只能通过被消灭而告之终结。单子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这就是说,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消灭。2.单子是非物质的精神性的东西。精神实体不具有形体,因而是单纯的、不可分的。3.单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单子有质的区别。只承认惟一无限的实体,是无法解释其与杂多的样式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承认实体的杂多性。单子在性质上还具有多样性。“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因为在自然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似,在其中不可能找出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样式的差别来自单子的差别。4.单子有知觉。“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都可以称为灵魂。”之所以把单子称为灵魂,就在于单子具有知觉(或表象)和欲望。单子的变化,就是在欲望的推动下,从一种知觉向另一种知觉的变化。
单子不仅有知觉,而且单子的知觉存在着等级差别,这样就构成了单子等级系统。最低一级的单子只有微知觉,这类单子根本没有清楚明晰的表象,无生命的东西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较高级的单子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有感性灵魂,一般的动物就是由这些单子构成的;更高一级的单子,不仅具有清晰的知觉和记忆,而且有理性灵魂,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人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最高级的单子是上帝,它具有最完满的智慧。在莱布尼茨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依据其单子的高低之分,形成一个不间断的系列,宇宙中没有也不可能有飞跃。
“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人的窗子”。这也就是说,单子与现实的世界没有实际的联系,同样,单子之间也没有物理的相互作用。既然这样,那么单子怎么能反映宇宙呢?整个世界的和谐一致性是如何形成的?他在指出单子没有“窗户”时,却承认了一个例外,即上帝,一切的单子共同起源于最高的单子——上帝。单子与现实世界、与别的单子没有物理的相互作用,但却有着理念上的联系,它是由上帝确定的。上帝在创造单子的时候,也规定了它们存在于一定的秩序之中,这个一定的秩序就在于使一切单子身上具有关于同一个宇宙的知觉。单子之间的理念上的联系是这样规定的:上帝在规定某一单子后来发展的内容和历程时,还同时考虑到了周围其他单子的发展的内容和历程,使其发展变化相互和谐一致地进行。上帝在创世之初,就规定了各单子之间这种理念上的联系,莱布尼茨把这种理念上的联系称为“前定和谐”。
莱布尼茨借助于“前定和谐”,使单子之间获得了联系。他说:“这种一切事物对每一个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以及每一事物对一切事物的联系或适应,使每一个单纯实体具有表现其他一切事物的关系,并且使它因而成为宇宙的一面永恒的活的镜子。”每一个单子像镜子那样按自己的观点反映着世界。他说:“正如一座城市如果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便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似乎在透视上被增多了一样;同样如此,由于单纯实体的无限多,也好像有无限多的不同的世界,但它们不过是同一个世界依据每一个单子的不同观点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的透视图。”莱布尼茨这一思想是针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实体与具体事物相割裂,把一般与个别相对立的错误观点的。这里,他通过神秘的形式,的确猜测到了有限与无限、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有限中包含着无限,一般寓于个别之中。莱布尼茨认为,他的这一思想已经解决了哲学家所面临的一与多、个别与一般的问题。每个单子是一,是个体,但同时又是包含着无限现实事物的宇宙的映像——从矿物和植物的单子的微知觉,到构成动物的单子的知觉,再到构成人的灵魂的单子的统觉,构成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知觉序列。
莱布尼茨还将“前定和谐”说运用于社会政治生活。他指出:整个宇宙都是由上帝根据“充足的理由”合目的地创造和安排的。他说:“既然在上帝的观念中有无穷个可能的宇宙,而只能有一个宇宙存在,这就必定有一个上帝进行选择的充足理由,使上帝选择这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既然上帝在无数可能的宇宙中选择这个世界而不选择别的,这个世界也就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而当时德国的君主专制国家就是“最完善的君主统治之下的尽可能最完善的国家”。
单子论从实质上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单子是有知觉、有欲求的精神实体。单子论以上帝的存在为前提。神是单子中的单子,一切单子都是神创造的,单子之间的和谐也是神安排的。
不过,莱布尼茨的哲学在其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形式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第一,他把单子看做能动的。单子是有欲求的,而不是惰性的、无活力的。既然是实体,就应该是自身能动的,而笛卡尔、斯宾诺莎的那种惰性的、被动的物质,是不能作为最后的实体的。第二,单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作为单纯实体的单子是各自孤立、互不依存,但是凭借上帝这一中介,单子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三,单子论还反映了个别与一般、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第四,单子有质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把广延看做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这种只从量上看问题是无法把不同的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要说明客观事物存在的质的差异性,就必须寻求在各种事物间存在着的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这种内在的差别就在于构成各种物体的单子本身具有高低不等的知觉能力。第五,他还表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法。因为他既肯定单子是不可分的,又肯定单子的变化是连续的。
莱布尼茨单子论中包含着比较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但其理论仍具有片面性:1.世界的运动归之于单子的运动,精神的运动;2.前定和谐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上帝在创世之初就已经预先安排好了的,是单子中的潜在秩序和过程的展开;3.片面夸大连续性,指出“自然从来不飞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11:48
目录
概述
作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