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大院始建于明代中末期,历经近10代人的改建、扩建、修缮。鼎盛时期,大院分成诸多院落,有楼房、平房200多间。抗战时期,日寇进入单县城,朱氏族人逃亡南方,部分房子被拆被烧,解放后仅存东西相邻的两院。
今天大家所称的朱家大院(解放前后几经改建,原系单县县委大院),有两个较完整的楼院由县委印刷厂和政法委等办公用。据《古单朱氏族谱》记载和后人的回忆:从第十一世朱沛(明朝中期)始在朱家大院建设,经近十代人的改建、扩建,鼎盛时期大墙院内有诸多院落,楼房、平房有二百多间,进入大院,楼房都有走廊,各小院又都相通,行走在各院内如身入“迷宫”,这些楼院均属朱沛的子孙们居住。朱家在清朝时期曾挂双千顷牌,居单县八大家之首。人们的回忆,仅是清末民国时期的概况;日本鬼子进单县城,朱家大院的人逃,房子部分被拆,解放后、文革中又被拆了部分,现存部分属明清建筑。笔者根据多个老者表述及有关史料记载,描述如下:
朱家大院有东大门、东北角过车门、南大门、西北角过车门,共四个大门。大院四周有高高的青砖围墙,围墙内四周有更道,中间中轴线有一南北更道,更道宽有一丈二尺有余,主要用于打更巡逻、人、车、轿子行走;更道内有诸多小院连成的院墙,每个小院院大门有朝更道的,但多数朝南开;每个小院(东院东北角、西院西北角)北一侧留有向北走的侧(后便)门。东大门门外两旁有两个大石狮子,石狮子两旁边、侧前各有一个大旗杆,旗杆底座是四方的石头座,旗杆是十多米的木杆;进东大门须走(有)六步石头台阶,又叫上马石,大门南边(南墙外)有上马台,是下马上马时用的。朱漆大门高大宽敞,门上一排排整齐的黄铜圆钉使院落更显得威严,大门上方“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十分耀眼;进了大门和更道,走进二门有一影门墙,墙上有一个大大的福字,二门两边各有一个
倒座,此院倒座北边有三间东屋,九间南屋,六间西屋,十二间堂屋(简称一院),堂屋东北角有一东西墙,墙下有一向北走的便门;六间西屋西南角有一南北墙,墙下有一向西走的便门;便门西是更道,过更向西有一便门,便门向西有一同样的四合院(简称二院)又是进南大门后的第一个院,西楼堂楼都建有接待的客厅,修建的较为讲究。从(一院)东北角向北走,过更道是一个四合院(简称三院),院门朝南,出门可走更道到东大门;(三院)西边五间书楼的四合院(简称四院),书楼楼上装修文雅精致,窗明几净,藏书种类繁多,经、史、子、集、杂类、丛书等万余卷,书楼中间供人阅读使用的。三、四院往北还有二个院落(简称五、六院)和朱家祠堂,(祠堂可能就是现存的两楼中间的二间房),祠堂内设有朱家第六祖正俗以后去世老人的牌位,每一世人为一排,男左女(妻子)右,最高位为六世祖正俗爷,其次是五世士廉、四世允谦……依次往下排列。每逢祭奠时,在世长辈即带晚辈烧香、叩头,讲事等。此两院落后仍有两个四合院楼房(简称七、八院)。这两个楼院后有一个大院落,院落四周有住房和楼房,有马圈和粮仓,有大车、马匹等。东北角过车门,是佃户交粮过大车、马车所走此门。
南大门**有两个石狮,石狮前东西路西端,有朱家牌坊一座,非常壮观。石狮东有一上马石。过南大门是更道,更道过了是南二门,二门院内有影门墙,九间西楼建筑别致、高雅,为待客之用,此院建筑大致同一院格局。此院后有四合院落四座。四座四合院后是后花园,花园内有戏楼和住的楼房,花园门朝西,影门墙是假山,内有月牙泉(湖),有小桥流水,花草树木;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蝴蝶厅,它建筑别致,雕刻精细,有蝴蝶、花、鸟雕刻,有盘龙石柱等,因为它建设的形状像蝴蝶,所以大家就叫它蝴蝶厅,厅内有书画,稀奇古玩、宝物等。花园内有亭子,供家人、客人游玩的地方。戏楼供听戏的对方。花园后还是四合院两座,进西北角过车门、更道、院门是“进德会”活动的地方,是文人墨客涂墨、绘画、吟诗、作对聚会的地方。
朱家大院是三元广场的主要景点,与湖西革命会议厅改建成的平原省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单县历史名人文化墙相映成辉。单县结合研究成果、史料,对楼院及设施进行复古还原。修缮一新的朱家大院变身为单县民俗博物馆,陈列了从民间征集的数百件史料和实物。
朱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与遗存的朱家牌坊、复建的文昌阁、古城门楼等将成为
单县文化旅游产业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