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考古》创刊于1987年,是由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学学术刊物。
办刊历史
1987年,《华夏考古》创刊,以半年刊发行。
1988年,该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发行。
2014年12月,该刊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7年10月13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的“静心耕耘砥砺前行——《华夏考古》30周年座谈会”在郑州举行。
2018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发行。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华夏考古》下设田野考古报告、考古文物研究、古文字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技术与文物保护、译文园地、学者与学术史、书评以及学术动态等栏目。
《华夏考古》刊发全国各地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和简报,以及根据文物考古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译文和探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文章。
人员编制
据2022年第4期《华夏考古》期刊内页显示,《华夏考古》编辑部有编辑4人。
学术交流
2021年3月1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0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三门峡市举行。
2022年3月14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1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市举行。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3年2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华夏考古》共出版文献量为2177篇。
据2023年2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华夏考古》共出版文献量为1358篇、基金论文量为278篇。
收录情况
《华夏考古》是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扩展版)、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版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CNKI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3年2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华夏考古》总被下载次数为1243002次、总被引次数为24198次;(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28、(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65。
据2023年2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华夏考古》被引量为8667次、下载量为25666次;据2020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49,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292种)中排第4430名。
荣誉表彰
《华夏考古》曾被评为社科双效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2000年以来,《华夏考古》获河南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
2013年,《华夏考古》被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评为“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
文化传统
1、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为该刊的审稿时间。该刊视下稿日期为收稿日期。自收稿之日起,编辑部将在三个月左右答复作者对投稿的处理意见,如在此期限内未收到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自该启事公布之日起,新收的拟用稿刊出周期为三年,若未如期刊出,作者可自行处理。投稿一律不退。
2、凡投稿,论文正文以8000字以内为宜,报告和简报以15000字以内为宜。投稿请发电子文本(线图、拓片、图版可附文本内)至该刊邮箱,切勿他投。务请在文末附上联系方式。
3、投稿一经采用,请及时将文稿用图的原图发至该刊邮箱。线图、拓片、照片等电子图片每幅不超过A4幅面,原始分辨率不低于600像素/英寸。
4、该刊已被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该刊稿费一次性给付,凡投稿均视为同意此约定。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