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
华南理工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一系四所,2个本科专业。
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师资力量
据2022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正高职称人员50人,98%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2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胡松青、娄文勇、李晓玺、李晓凤、任娇艳、吴虹、王永华、曾新安
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新安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娄文勇、王永华
全国粮油优秀科技工作者:余以刚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谋明、宗敏华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赵谋明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永华
863项目首席专家:赵谋明
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娇艳、游丽君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孙为正、苏国万、苏健裕、王永华
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游丽君
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娄文勇
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永华
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游丽君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奖者:赵谋明
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产学研结合突出贡献专家:苏健裕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突出贡献专家:李汴生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孙为正、王方华、尹寿伟、游丽君
广州市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宗敏华
(部分杰出人才)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国家“双一流”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参与)、食品科学(二级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攀峰重点)、轻工技术与工程(攀峰重点)(参与)
2022年,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A-,参与建设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A+,均进入A行列;学院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22食品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四位;学院支撑的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
教学建设
2019年12月18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通过IFT国际专业认证,并获5年认证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年通过第四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国家一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一流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广东省名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健康食品良好生产虚拟仿真实践与设计(负责人:李晓玺)
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广东省级精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轻工与食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据2022年7月学校本科招生网显示,学院获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1项、广东省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2月,学院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基地)。
研究成果
据2022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近三年来,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年均实到科研经费8900万元,获授国家发明专利80余件,发表三大索引论文400余篇,SCI论文单篇被引次数居全国食品院校榜首。
学术资源
《
现代食品科技》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刊物具体事务依托建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与广东省重点学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运行。《现代食品科技》于1985年创刊,并被英国《食品科学技术文摘》(FSTA,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荷兰《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 Abstract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世界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食品营养、食品生化、贮藏保鲜、生物工程、食品加工、食品风味、安全控制、专题综述等。
合作交流
据2022年7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关系,主导成立“一带一路”中国—东南亚食品科技教育联盟,合作共建CSC中荷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博士生基地,获批立项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外教讲学及教师/生出国(境)进修学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往来频繁密切,学院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呈紫色,主体图案为一个小篆体的“食”字,代表“食品科学与工程”;外围半封闭双圆环内上下方分别为中英文院名。
精神文化
学院目标——成为国际食品学术前沿高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策源地、高端食品人才培养湾区重镇
学院使命——培养一流的食品科学与营养、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高水平学科人才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