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58年,华南工学院开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
1978年,增设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1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01年,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计算中心为主体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合并办学
2007年,学院再次拆分
2008年,学院完成从五山到大学城的搬迁工作
201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首次进入全球ESI排名前百分之一
2018年4月,IEEE广州分会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学院按学科研究方向组建了9个学术团队和1个基础教学团队,分别在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开展研究,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项目等科研项目,人均年发表SCI高水平论文5篇。学院还作为主要单位参与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和“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重大项目建设,近五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机器智能创新团队)、广东省计算智能与网络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海量大数据的智能信息处理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信息访问与传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人工智能中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设置有
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硬件系统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验室,实用总面积达1491m。学院近五年更新设备近千万元。
学术资源
学院拥有一大批高端图形工作站和大量PC机、网络交换机及硬件实验仪器等设备,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拥有计算机网络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分中心、广东省RFID联合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IBM联合研究中心、SUN Java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截至2019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首次进入全球ESI排名前百分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工学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
拥有
国家特色专业——网络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师资力量
学院有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83人 (包括教授31人,副教授3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1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1人。教师中研究生毕业的占88%。每年有数十名优秀硕、博士补充到团队中来。整个学术队伍力量雄厚,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学科交叉优势,后备力量强。
教学建设
学院重视开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近年来,我院学生获得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五届美新杯中国区总决赛特等奖、2011年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学院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在前期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分别与腾讯公司、IBM、华为科技、
阿里巴巴、
TCL通讯控股有限公司、华软集团、UC优视等知名IT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内实习基地,学院建立的实习基地总数达到24个。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追求优质的教学与卓越的科研为己任,恪守华南理工大学“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以及“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对本科课程体系、硬件系列课程、产学研合作、实践环节改革、国际合作、ACM竞教结合等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大力的推进,形成了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利用地缘经济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利用科研优势,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开展全英创新班的建设,培养创新能力;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国际视野。致力培养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高级人才,为提升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学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