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其中既有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传统的农业文明,由经验、常识、习惯、天然性情感、宗法血缘关系等自在的文化要素构成,还有以现代工业文明为主的理性主义文化精神,由理性、信息、科学、规则、契约、平等、创造性、主体性等自觉的文化要素组成。当然这两种文化一直作为一种矛盾张力存在于华侨华人文化之中,并且成为推动华侨文化进一步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动力。
形成和特质
中国人在近代大规模向海外迁移的同时也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异域,在侨居地形成以中国为认同取向、以儒家思想为价值体系核心,同时兼容吸收异域文化的华侨文化。在中国文化地图上,华侨文化是岭南文化结构的独特形态,它形成于异国他乡,反哺于祖国家乡,集中体现为敢为人先、爱国爱乡、团结奉献、追求民主富强的文化特质。华侨反哺家乡的过程同时也是输入异质文化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岭南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发展趋势
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来看,人类文化演进的基本轨迹是从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经过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汇而逐步走向世界文化。事实上,华侨华人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激烈的文化冲突,其中既有精英层面的前现代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文化精神冲突,也有大众层面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流变和分裂游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世界文化定义为:由欧洲文化、北美文化、拉丁美洲文化、
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不同部分构成的有序组合,以及经过整合加以平衡的多样化的产物。
由于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在移民文化的浪潮中显出异质性特征,无论是文化冲突,还是文化融合,都是海外华侨华人生存的真实写照。
海外华人史专家王赓武教授认为, 1950年以前,东南亚华人的认同意识可以分为历史认同和中国民族主义认同。历史认同强调传统的家庭价值、宗族起源与种族分支的忠诚等原生性元素,是一个导源于华人本身的家庭体系和籍贯的情感核心。海外华人社会都曾随着海外华人侨居国、侨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舞动着。
这种文化认同也因为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而呈现出新的亮点。20世纪70年代以前,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趋势大体上呈现落叶归根(华侨)———落地生根(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同化为当地人)的趋势,诸如很多在侨居地出生的第三、四代移民的成长经历。(如ABC(American—born 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华人)被称为“香蕉人”。)
数以百万计的新移民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缓或改变着这种趋势,即延缓同化过程,并成为重新加强与中国联系的重要纽带。
新文化精神
华侨文化呈现中国的新文化精神
海外华侨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其中既有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即传统的农业文明,由经验、常识、习惯、天然性情感、宗法血缘关系等自在的文化要素构成,还有以现代工业文明为主的理性主义文化精神,由理性、信息、科学、规则、契约、平等、创造性、主体性等自觉的文化要素组成。当然这两种文化一直作为一种矛盾张力存在于华侨华人文化之中,并且成为推动华侨华人文化进一步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动力。
从文化的创造方式来看,文化是由一个族群,包括氏族、部落或民族所创造。而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文化的累积性和变异性的统一。文化的变异性在文化累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华侨文化将在中华文化的累积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后现代文化精神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精神扬弃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精神的某种极端性或专断性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老一代华侨不同的是,新移民大多以追求优裕的生活和自身发展为目的,他们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不同于近代华侨那种效忠祖国、落叶归根的观念。他们想方设法积极参与、融入主流社会,尽管这当中存在许多障碍,但加入当地国籍,落地生根,谋求发展是新移民出国的主要动机。凭着新移民的刻苦耐劳,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所在国和祖籍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精神正是契合了世界人类所追求的文化模式,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魅力正在突显。事实上,新移民的注入同时也将中国社会正在转变的主导性文化精神的理念融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
中国海外移民在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海外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的中国母体文化在文化的各个层面上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成为一股力量,正影响着中国及世界经济文化格局的变化,它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吸收一切为我所用的世界优秀文化,重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文化价值观
华侨文化秉承中华文化价值观
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从来都是一种自然过程,一种文化,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文化是不可能被暴力或强制性手段予以消灭的。
中华文化是华侨华人文化的根源,华侨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变异,离开中华文化这一源头,华侨华人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华侨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中华文化在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传统。这同中国文化模式的转型密切相关。由于历史的原因,华侨文化有着浓烈的商业文化色彩,这一特点也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越发体现出来。
华侨文化是动态的,在同其他文化的长期交流过程或相互影响过程中,在保留其基本特征的同时,会不断地发生变异,会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许多因素。不断丰富当地文化,会与原住民文化逐渐融合成为新的混合文化。
华侨文化不仅包括商业文化,同时华侨华人中的文人学者、医生、科学家等也在改写着新时期的华侨华人文化。华人在政治上认同于所在国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但大部分华人在文化上仍然认同于中华文化。
华侨华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背景,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受过华文教育或家庭熏陶,他们同中国大陆或与亲属,或通过旅游、考察、商业往来等方式保持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通过电视、报刊等传媒,以及新移民的出现,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华侨华人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一面,尤其在时代性方面。
文化变迁
华侨文化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变迁
文化是动态的有机整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创造文化的主体本身的不断进化,会时时产生新的文化因素。所谓精英文化主要是由社会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所代表的自觉的文化精神;而大众文化主要是指一般民众的自在的文化模式或社会文化心理。新移民的出现导致引领华侨华人文化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过去中国海外移民以劳工为主,缺少精英阶层,因此他们只能沿袭中国民间文化,特别是闽粤民间的传统文化,按血缘、地缘、秘密会社等组织原则组建华人社会。在文化上,由于海外移民居住的区域不同,其文化认同也有很大的差别。海外华人文化的根是中国传统文化。
新移民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劳工移民以外,有的是专业技术移民,有的是投资移民,有的是留学生学成之后滞留不归。因此,从总体上看,新移民的文化水平比老移民的文化水平高,而且这种新移民文化正在成为华侨华人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大众文化即是一种在华侨华人大众中广为流传的一些文化形式与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海外华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包括中国传统社会的同乡会馆、同业商会等民间组织;价值观念上,最突出的就是血脉代续、香火延绵,宗教信仰方面包括关帝、天后、观音、城隍等神庙和各族姓的宗祠的海外落户。这些在华侨华人文化形成的初期一直作为华侨华人文化的主导文化引领着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这种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精神和整体主义为核心的伦理中心主义取向带给早期华侨华人社会的是稳定、凝聚。但是从历史角度看,这种文化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阻碍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
所谓精英文化是指20世纪70年代之后大批涌入的“高资金、高技术”的新移民以及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模式所带给华侨华人社会的新生文化。在工业文明占主导性的文化模式中,诸如越来越多的银行、房地产商、财团公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把华人带入了一个现代化的经济空间。教育方面,华人知识水准和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于其他族裔,并涌现出众多的高科技人才,再加上突出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模式,这些加速了华侨华人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如果说华侨华人文化经历了碰撞、认同、同化、选择与创新的全过程,那么华侨华人传统文化则经历了碰撞、认同与同化的过程,而新移民的出现则强化了华侨华人文化的选择与创新的功能。(
福建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