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教育
教育类型
华侨教育是华侨为其子女学习中国语文和科学文化知识,在侨居地兴办的教育。后向国内发展,也包括为华侨、归侨、侨眷子女和外籍华人而办的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民政府后期称侨民教育。有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补习学校、语言文化学校、职业学校、师范学校、干部训练、职工教育、特殊教育、函授教育、教育电视、夏(冬)令营等国家办和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兴办的教育机构,以及华侨、港澳同胞捐资设立的教育基金、留学基金和奖学金、奖教金等。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荷属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侨首先兴办义学——私塾性质的明诚书院。雍正七年(1729)该院隶属于养济院内。光绪二十三年(1897)日本横滨华侨设立中西学校,即后来的大同学校,为华侨创办新式学校之始。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捐资在侨乡设立学校,教育侨眷、归侨和乡亲子弟。同治十二年(1873)在广东省香山县设立的甄贤社学(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中心小学前身),是华侨最早捐资在国内创办的华侨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南京创办暨南学堂,专门招收华侨子弟,是国家兴办华侨教育的开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1 13:2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