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侨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信息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由以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组建而成。信息学院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应用物理学(拔尖人才试点班)等六个个本科专业;有物理电子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通信二个工程硕士专业。
历史沿革
1962年,华侨大学设立物理专业并开始招生。
1965年,物理专业与数学专业合并为数理系。
1966年,学校停止招生,至1978年才得以复办。
1979年,成立应用物理系,招收应用物理专业学生。
1980年,在物理专业和物理系的基础上,成立电脑系,这是福建省最早成立此系的高校之一。
1982年,华侨大学开办电子技术专业,在此基础上成立电子工程系,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电子技术专业专科生。
1989年,应用物理系更名为电气技术系,招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和电气技术专业专科生。
1998年,电气技术系更名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
2000年5月,整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和电脑系,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4年,华侨大学在厦门集美区建立新校区,2006年正式启用,信息学院也在厦门校区开始招生,并停止泉州校区招生本科生,但是两校区同时办学。
2008年5月,电脑系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离出去,单独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8年9月,学院在泉州和厦门两校区同时招生本科生,泉州校区只招生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传统专业,总人数120余人。
2009年9月,因厦门校区宿舍建设进度问题,全部新生在泉州学习生活。
2010年7月,学院整体从泉州搬迁至厦门校区,从此结束两校区办学历史,并在厦门校区成建制运作。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44名,其中专任教师107名,教授14名,副教授47名,高级职称教师56.6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9名,占专任教师比74.53%;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54名,包括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京大学、千叶大学等海内外名校的博士。现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2人,国家高端境外专家引进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者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类人才31人次,桐江学者等厦门市、泉州市各类人才13人次。
院系专业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应用物理学6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硕士一级学科;有交通运输、能源动力2个工程硕士专业。2012年,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获评福建省重点学科,光学工程还被评为华侨大学特色学科。2017年,光电信息学科群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原学科。
教学建设
2020年,通信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21年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两个专业获福建省“特色专业”建设立项;“信号与系统”课程获评福建省精品在线开放建设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获评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福建省教改立项项目4项,省级教学比赛获奖4次。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新承担福建省科技重大、重点、杰青项目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厦门、泉州市政府科技项目26项;新承担横向科技项目126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14篇,被EI收录350篇。新申请国家专利87项,获授权国家专利234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1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3件。
学术交流
2018年10月承办第十届亚太动力学周之“复杂与非线性动力系统冬季学校”;2019年6月承办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力拖动与电能变换技术专委会第四次会议;2019年12月承办第一届高功率激光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学术交流会;2021年7月承办第十届中国国际通信大会(ICCC 2021);2021年10月举办“复杂系统与统计物理学的挑战和新机遇”秋季高级研讨班;2021年12月举办第十八届IEEE网络、感知与控制国际学术会议(ICNSC 2021)。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振跃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罗继亮
副院长:郭新华、欧聪杰。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院领导.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16: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