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80年,建立华中工学院生物力学教研室。
1981年,成立生物工程系,开始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生、本科生。
1983年,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7年,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
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系所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
1999年,成立华中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0年,武汉科技职工大学(科技部管理学院)并入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学院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同年获批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1年,获批设立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设立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5年,筹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部,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
2006年,开始招收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参考资料: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院教职工189人,其中教授85人,副教授53人;有3名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7名国家级“万人计划”入选者,28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院有5个系,5个本科专业。
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系、纳米医药与生物制药系、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
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院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专业。截至2024年9月,学院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专业:生物制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教育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专业:生物科学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专业:生物科学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资料:
截至2024年6月,学院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近五年获批国家及省级教研项目12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4年10月,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截至2025年1月,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领域。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生物与医药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生物与医药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生物医学工程
参考资料: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院有20余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13项,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批国际国内各类发明专利超200项。截至2025年1月,学院在2024年度,新增科研项目52项,授权专利70项;在Nature、CNS子刊等国际一流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截至前三个季度);新增国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基金优青项目1项;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徽标
徽标整体呈圆形,外圈由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英文名称构成,内圈由DNA双螺旋结构的图案向上延伸,两侧由叶片造型组合而成,徽标主要采用蓝白色,蓝色代表冷静、理性和专业。
文化活动
2025年1月20日,学院举行“巳巳如意启新岁、生生不息筑未来”2025年教职工新春联欢会。2024年11月23日,学院工会组织教职工赴空港湿地花田开展秋游活动。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