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学院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民办高校
文华学院(Wenhua College),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民办普通全日制高校,前身为200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文华学院”。通过教育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历史沿革
200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建院之初,在东湖校区集中办学。
2004年8月,学校搬迁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2010年,学校通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2011年11月15日,知识产权局在学校挂牌。
2012年,学校通过新增学士授权单位级授权专业合格评估。
2014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文同意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转设更名为文华学院。
2024年4月16日上午,文华学院智能制造装备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该校举行。
通过教育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8个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教师千余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6%,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4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获批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5个。
教学建设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 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项目3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有各类实验室98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项,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近三年,学校学生获专利51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32项,省级立项87项;在各类学科、文体竞赛获省级、全国性奖2313项;获省市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12项;2023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文体竞赛,获省市级以上1178人次,其中国家级416人次。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共计6人次;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共计24人次。
2017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文体竞赛,获省市级以上802人次,其中国家级593人次。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得特等奖3人次;2017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5人次;2017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一等奖3人次;第八届蓝桥杯一等奖4人次;2017年“贝蒂杯”全国校园体育舞蹈联赛(武汉站)一等奖3人次。
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来,学校学生英语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的通过率超过80%;考研录取率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16%左右;其中考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家“211”“985”重点大学的人数占录取人数近一半;连续5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学校建有9个科研基地,其中2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中心),7个校级科研基地;建有18个科研创新团队,其中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0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等纵向研究课题共计346项,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9项;共承担了295项横向课题,合同经费5058.96万元。近三年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课题67项,单项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项目12项。
2016-2023年,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520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473篇,三大索引收录194;出版著作共计66部;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获得授权的专利共计7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学术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4.2万册。除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资源外,还拥有《中国知网》、《超星新版电子图书包库站(汇雅书世界)》、《博图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起点考研网》等13个电子资源数据库。
合作交流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与英,澳,日,韩等国家近20所高校建立了中外联合培养平台。同时,学校还开展了高校国际交流的交叉学科课题研究,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共建创新科研团队;建立日语海外实习基地;引进美国常青藤高校线上交叉课程。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为蓝底,字为白色与红枫色相间,或纯白色与红枫色。上为英文名称,下为文华学院标识字体,中间为文华学院汉语拼音的首位大写字母“WH”。
寓意为:文思华彰、文心华采、文华灼灼、美丽如花,预示着文华学院将不断培养出文化底蕴深厚,有个性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校名字体
“文华学院”校名字体依据“华中科技大学”的字体而书,是仿毛泽东书法体,并进行了局部修饰,只有“文”字是用毛体笔划重造的字,意在继承华中科技大学的光荣传统和办学理念,使“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字体文风保持一致。
主色调
白色--寓意着文华人有能够绘制最新最美画图的空间。
蓝色--寓意着文华人理想像天空一样深远,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
红枫色--寓意着文华学院像秋天的红枫一样,欣欣向荣,红红火火。
校旗
用金黄色“文华学院”校名标识字体。
文华精神
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秉承“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确立“十年建校、十年发展、十年提高”的发展战略,将学校建成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特色:学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将“个性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战略举措。经过十余年的共同创造,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建立全程本科潜能导师制,完善三类学生培养体系,分步实施“三个一”行动,创设多维度自主学习空间,帮助每个学生立志成才。
校训:博学笃志 本立道生
“博学笃志”,语出《论语·子张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意味着广泛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与视野,拥有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笃志”则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守自己的志向。“博学笃志”,意在勉励文华人要像海绵一样汲取广博的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并立下远大的志向,然后一心一意坚守自己的志趣,实现人生理想。
“本立道生”,语出《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为君子要专注于做基础的事情,基础的事情做好了,“道”就会自然产生。
“笃志而体,君子也”(《荀子·修身篇》),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
“本立道生”,则是告诫文华人,拥有广博的知识、树立了远大志向还不够,还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方能最终参悟做人与治学的道理与方法,修得君子的道德与人格,走上实现理想的光明道路。
“博学笃志,本立道生”,二者既辩证统一,又层层增进,且与文华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契合一致。在广博中专一,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能;在专一中立志,树立并坚守自己的远大志向,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然后脚踏实地,立好“本”,找到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最终沿着“道”的指向,实现社会贡献与个人发展的结合。
红枫精神:傲立寒霜 红烁入火 厚积薄发 独树一帜
傲立寒霜:白露之后,霜降寒至,百草凋零,萧瑟落寂,唯有枫树红叶迎寒霜摇曳,表现出傲立严寒、与众不同的特有姿态。“不经一番寒霜苦,枫叶怎会赤艳红”。文华人正是要有不畏严寒,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我,勇于迎难而上的担当与智慧,方可彰显文华人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气魄。
红烁如火:深秋时节,红枫层林浸染,红如朝霞,烁似火焰,气势恢宏,温暖无限。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枫叶的气质,亦是红枫的柔情。文华人要像红枫一样对事业、对生活、对求知,有着火红的情怀,炽热的追求,让生命怒放的意志与情感之花闪烁着耀眼光辉。
厚积薄发:枫树枝头嫩叶,春始抽芽,夏抗酷暑,秋风侵染,渐由嫩绿变为丹红,历经磨砺,红耀深秋,展示出厚积而薄发的气势。文华学院建校以来筚路蓝缕,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厚积薄发将激励着文华人永远要脚踏实地,博学笃志,本立道生。
独树一帜:有诗云“一叶绽秋容,万花难敌枫”。枫树与众不同,春不红秋红,无花红叶红,独特的秉性造就别样的风采,与文华学院践行的“个性化教育”相得益彰。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思想独立、人格独立,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已形成文华学院的教育特色,必定会如红枫一样独树一帜、绽放异彩。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7月,文华学院已建成部分占地面积为1845亩,有武汉、红安两个校区,其中红安校区在建。教学行政用房31.82万平方米,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面积3500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64.2万册。
武汉校区
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文华园路8号。在校园内部,明湖和镜湖作为两大亮点,分别位于校主干道文华大道的两侧,行政楼则坐落于明湖的南侧,为校园管理提供了核心区域。体育场位于校区的中心地带,其周围环绕着多种现代化建筑,包括报告厅、考研自习室、语音楼、图书馆、食堂以及宿舍楼等。
红安校区
位于红安县觅儿寺镇茶庵庙村。截至2024年7月,校区仍在建中。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红枫大道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文华学院.
学校标识.文华学院.
十年发展历程.文华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