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华中经济资源的组织。1938年11月成立。儿玉谦任总裁,资金一亿日元,总部设于上海。经营的事业包括:一般矿产、煤、盐、水产、蚕丝、交通运输、瓦斯、电气、水电、电讯电话及上海房地产,重点为煤铁和交通运输。会社成立时,原日本军管理的8家大公司移归其管辖。1938年设立华中矿业公司,统制铁矿及非铁金属矿产的开发。1939年又设铁道、盐业、淮南煤矿及中华轮船公司等,统制交通运输、煤、盐等业。所产煤、铁、盐大都输往日本。会社利用“中日合办”的名义,允许中国资本家投资51%。诱使中国资本家与之合作。是日本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华中地区“统制事业”的工具。
简介
华中振兴会社,又称“华中振兴株式会社”、“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华中振兴公司”。是
日本政府筹划设立的
华中地区经济统制机构。1938年4月30日,日本政府以81号法令颁布了《华中振兴株式会社组织法》,11月7日,华中振兴会社在上海成立。
华中振兴会社是日本在华中地区进行殖民掠夺的主要机构,总部设在上海, 分社设在日本
东京,在
南京、
杭州设立办事处。该社本身不直接经营业务,主要在于决策、管理和协调,具体业务由其所属的16个子公司经营。这些子公司可分为六类:
①采矿类2个:即华中矿业公司(创立于1938年4月,其资产主要是劫掠中国浙江、安徽、江苏境内的铁矿、
萤石矿等组成)、淮南煤矿公司(成立于1939年6月,包括安徽的淮南煤矿和附近的大通煤矿);
②水电类2个:即华中水电公司(成立于1938年6月,资产由强占上海租界以外、南京、戚墅堰、杭州、镇江、芜湖、安庆等地的电厂、自来水厂组成)、上海瓦斯公司;
③通讯事业类1个:即华中电气通讯公司(公司下属有上海国际电台、上海海岸电台、南京、苏州、杭州电报局、上海闸北、中心区、南京等电话局,共150余单位);
④交通运输类5个:即上海内河轮船公司(其资产以原日清汽船株式会社为主,合并了劫夺于江苏、浙江等地轮船公司的船只,拥有内河小轮船及驳船等1177艘,在江、浙境内开辟内河航线90条)、华中铁道公司(成立于1939年4月,公司设立在上海,产业包括沪宁、津浦路南段、陇海路东段、沪杭、淮南等约1200公里的铁路线,以及吴淞、浦镇、戚墅堰3个机车工厂和南京下关轮渡、车站、旅馆等设施)、中华轮船公司(成立于1940年2月25日,其产业是由强占招商局所属的船舶、码头、仓库,以及平安协记、华丰宝记、东亚海运等轮船公司合并组成,拥有船舶95艘,均系长江轮船)、华中都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于1938年11月,是由被日军侵占的南京、上海、杭州3市的公共交通产业为基础组成)、华中运输公司;
⑤纺织类1个:即华中蚕丝公司(1938年7月成立,是在被日军侵占上海、江苏、浙江境内有关养蚕、缫丝场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⑥其他类5个:即华中水产公司(1938年8月成立,专门从事海上捕渔和冷藏加工,拥有渔船30余艘,在舟山设渔业基地,在南京、上海等地设鱼市场)、华中盐业公司(1939年4月成立,是在日军侵占的淮北盐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华中火柴公司(是在被日军侵占的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基础上成立的,包括上海和镇江2厂)、上海恒产公司(成立于1938年8月,主要从事码头和房地产业务)和振兴住宅组合等,每个公司管理若干厂矿,控制了华中沦陷区的全部工矿业。
根据日本政府制订的该公司组织法规定,这是一家“特殊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所谓“特殊法人”,系日本政府对公司拥有直接的监督和支配权。如规定“日本政府对于华中振兴公司之业务认为在国防上,以及促进华中经济之开发,有加以统一调整必要时,得颁布命令监督之”。“日本政府对于该公司之决议或监理事之行为,如认为有违反公司规程或有害公益时,得取消其决议或解除其理事之职务。”日本政府对该公司专门设置监理官,等等。
该公司首任总裁高岛菊次郎、副总裁植场铁三、理事伴野清、坪内直文、中山佐吉等人,均分别来自军方和大财阀系统,可见公司是日本军阀和财阀的一个结合体。
华中振兴会社规定,所属各企业,中国投资百分之五十一,日本投资百分之四十九。所谓日本投资,完全是空的,往往是用
军用票、
公司债券之类的
废纸进行敷衍。这些企业的经营权和产品都由日方控制,而且绝大部分利润也归敌人所有,所以,所谓“中日合办”,是日本侵略者垄断中国工矿企业、利用
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大骗局。1940年汪伪政权建立后,日伪勾结,采取了收买沦陷区人心的政策:“现在由日本军管的公营私营工厂、矿山及商店,除敌资产业及军事上需要等不得已的特殊情况者外,应依合理的方法,迅速谋求必要的措施,移交中华民国管理之。”这是一种骗人的花招。因为他们所说的“移交”单位,只限于“军管理”下的工厂、矿山,而“军管理”下的企业,绝大部分已并入“国策会社”,所剩不多。在“移交”这些企业时原主还得向敌人支付一笔可观的“保管费”和“修理费”,所以他们交还的厂很少,直到1943年底只归还一百七十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