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淞园路街道,隶属
上海市黄浦区,地处
黄浦区境东南部,东起陆家浜路与小东门街道接界,南滨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起江边路、高雄路、制造局路与五里桥街道相连,北至陆家浜路与老西门街道为邻。总面积2.87平方千米。2010年末,半淞园路街道辖区总人口8.98万人。
历史沿革
唐
天宝十年(751年),今半淞园路街道区域属华亭县高昌乡。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立上海县,属上海县高昌乡。
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为“上海市”,辖区属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上海特别市”,辖区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沪南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2月,伪政权调整区域名称,其中原沪南区改称为南市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辖区属第四区(蓬莱区)。
解放初,属陈家桥派出人员办事处。
1952年,划为第八、九办事处。
1953年,又划为第十一、十二、十三办事处。
1955年,调整为保安路、清流街、高昌庙、制造局路4个办事处。
1958年,并为保安路办事处。
1960年,被列为筹建城市人民公社试点。同年1月,撤销蓬莱区和邑庙区建制,设立南市区,辖区隶属南市区。
1960年7月,保安路街道更名为半淞园路街道。
1988年4月,撤销斜桥街道,斜桥街道的部分行政区域划归半淞园路街道。
2000年6月,撤销黄浦区和南市区建制,设立新的黄浦区,辖区分属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董家渡街道。
2007年2月,撤销董家渡街道建制,其部分行政区域划入半淞园路街道。
2011年5月,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设立新的黄浦区,原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保留,行政区划不变。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半淞园路街道辖黄浦新苑、民立里、三门峡路、制造局路、徽宁路、保屯路、瞿溪路第二、西凌新村第三、西凌新村第二、西凌新村第一、市民新村、瞿溪路第四、高雄路、耀江花园、海西、普益、迎勋、车中、新村、益元、中福花苑第一、中福花苑第二22个居民委员会;下设827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半淞园路街道辖22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西藏南路136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半淞园路街道地处黄浦区境东南部,东起陆家浜路与小东门街道接界,南滨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起江边路、高雄路、制造局路与五里桥街道相连,北至陆家浜路与老西门街道为邻。街道办事处驻地距黄浦区人民政府3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千米,总面积2.8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54平方千米,占88.5%;水域0.33平方千米,占11.5%。
地形地貌
半淞园路街道辖区地势平坦,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海拔3~4米。
水文
半淞园路街道辖区曾河浜密布,19世纪末20世纪初,填浜筑路,河道消失。
人口
2010年末,半淞园路街道辖区总人口89776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半淞园路街道辖区总人口8.98万人,城镇化率100%。外来常住人口17478人。总人口中,男性43573人,占48.54%;女性46203人,占51.46%;14岁及以下7186人,占8%;15~64岁7.01万人,占78.07%;65岁及以上12505人,占13.9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8.88万人,占98.93%;另有回、满、蒙古、土家、苗等26个少数民族,共964人,占1.07%。2011年,人口出生率6.4‰,人口死亡率9.1‰,人口自然增长率-2.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289人。
政治
黄浦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半淞园路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雷
黄浦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半淞园路街道工作委员会委员:罗雯卿、庞军、虞浩
经济
2011年,半淞园路街道辖区完成企业招商90户。其中外资5户,内资85户。完成企业注册资金共计人民币2.63亿元,其中美元252.5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39万元,比上年增长23.91%。
交通运输
半淞园路街道辖区有道路45条,其中包括中山南路、陆家浜路、西藏南路、南车站路4条主要道路。有跨越黄浦江的南浦大桥、西藏南路隧道通往浦东。途经半淞园路街道辖区公交地铁线路有:地铁4、8、9号线;43路、715路、66路、大桥一线等公交车。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半淞园路街道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个,图书室1个,分别被评为上海市特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上海市街(镇)特级图书馆。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半淞园路街道辖区内有大同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立达中学、黄浦区外国语小学等名牌中小学校9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第九人民医院等医院坐落在半淞园路街道辖区。
社会保障
2011年,半淞园路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48户,人数3189人,支出118.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3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32人。新增就业人员6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73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半淞园路街道有邮政支局1个。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半淞园路街道因半淞园路而得名。路因园林得名。半淞园原名沈家花园,民国七年(1918年),邑人姚伯鸿将其扩建,并取唐代诗人杜甫“葛取吴淞半江水”诗句之意,改名为半淞园。
风景名胜
2010年,半淞园路街道辖区沿江0.87平方千米区域作为中国2010年
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浦西部分场馆区域。
半淞园路街道境内三山会馆建于清宜统元年(1909年),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指挥部所在地。会馆由福建旅沪水果商人集资兴建,历时五年竣工。现大殿内和东西楼辟为上海民间收藏品陈列馆。
荣誉称号
半淞园路街道是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全社区。
2020年5月,半淞园路街道被表彰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