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梦半醒的人生》是由
理查德·林克莱特自编自导,
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肯·韦伯斯特、威利·维金斯配音的剧情电影。该片于2001年1月23日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
一名大学生(威利·维吉斯饰)来到了一个超现实的幻境中。他身处的这座城市好象是奥斯汀,但日常生活的规律和秩序似乎完全被打破了。他从一个地方游荡到另一个地方,不断遇到稀奇古怪的人。最有意思的是他遇见的这些人都在谈论一些宏大高深的话题:从量子论到语言的起源,从存在主义到人的转世再生,从自由意志的荒谬到电影作为一种叙事工具,他陷入一场接着一场的对话中。他极力想知道自己究竟处在梦境中,还是处于清醒中。但最终他只是发现自己不断苏醒,又不断重新坠入梦境中。他无法摆脱这接二连三地涌现的梦,开始逐渐理解梦的含义,并试着控制梦和周围的环境,分辨苏醒的人生与梦中人生的区别。
林克莱特素来善于为影片组织独特的演员阵容,这次也不例外。不少演员均来自于过去作品。主演威利·维吉斯几近于无名,只在林克莱特的《年少轻狂》中演出过配角。伊桑·霍克和朱丽·黛尔比是《日出之前》的主演,他们自然而又默契的表现曾得到不少好评,此次他们将再度扮演那部影片的角色。这也是伊桑·霍克与林克莱特的第三次合作。而法国女演员朱丽·黛尔比更为人熟知的作品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白色》。参加演出的更多是非职业演员,包括幕后制作人员甚至他们的亲友。连林克莱特的女儿也出现在影片开头。
前期工作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用
数码摄影机拍摄完成。他将摄制组精简至最少,仅由四个人组成,近似于一个纪录片制作组。林克莱特认为这种方式给了他以相当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只用了25天就完成了拍摄,其中最多的一天拍了22页剧本,而在一般情况下,一天往往只能拍2-3页。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剪辑工作不是在全部拍摄结束后才进行,而是边拍边剪。对于这种新的尝试,林克莱特感到很得心应手。
影片的后期加工可就复杂得多。林克莱特将真人演员的影像交给动画制作专家鲍伯·塞比斯顿处理。他的作品已经被列入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永久收藏。他组织了30多位艺术家使用他的软件对真人影像进行绘彩,这种技术曾应用于MTV拍摄,但还是首次用来制作电影故事长片。每位艺术家根据兴趣爱好挑选制作影片的一个角色,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风格和想象力来创造。这种方式使影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不过也相当耗时,影片的每一分钟大概需要25小时加工。全片动画费时9个月才完成。
该片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如此完美,乃至于让人难以想象其他人还能够用好这种方式。林克莱特式的自然随意风格和生动机智的剧本,以及具有诗意和印象主义特色的视觉效果结合在一起。
影片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再阐释,告戒观众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但那些艰深的哲学问题和导演的说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厌烦。完全依靠对话而展开影片的形式令人联想到路易·马勒的《与安德列共进晚餐》,但它色彩鲜艳饱和的画面却在耳朵被大段对话弄得疲倦不堪的同时,使人的眼睛得到很高的享受。正是它的画面效果弥补了所有的不足。
该片无疑将是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动画片,表明了动画片应该发展的方向——探索现实的边界。它的出现说明了动画事实上是一种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类型。由于创作影片的动画艺术家得到充分的空间进行发挥,使影片不断给人以惊喜,每一分钟都是值得期待和出人意料的。(网易新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