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西安市东郊的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从1954年起,考古工作者对这一遗址先后进行五次科学
发掘,出土了一批极为重要的实物
资料。刻划符号发现于直口钵的外口缘部分,多为碎片,完整的器形只有两件作为圆形瓮棺葬葬具的陶钵。这些符号,笔画较简单,形状规则,据统计,共有二十多种。基本笔画有竖、横、斜、竖钩、箭头、T字形、倒钩状、树义状、乙字形、丰字形等。这些符号,有的是在器物烧成前刻好的,有的是在烧成后或使用过一个时期后刻划上去的。
郭沫若认为这些刻划符号“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干省吾对某些符号文字还作了解释,如‘工作X,七作十,十作口,二十作Ⅱ,矛作↑,阜作口,……。”这些刻划符号都有一定的含义,在其它一些仰韶文化遗址中也有发现,它们的风格与作法也很相似。有人认为这些刻划符号是当时的象形文字,与其后的甲骨文、金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