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药为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而成。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各地均有生产,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本品又名升丹、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加工后碗边的红色物质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物质为黄升。
基本概述
【拼音名】ShēnɡYào
【来源】
学名:粗制氧化汞。为水银、白矾与火硝的加工品。
加工后碗边的红色物质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物质为黄升。
【生境分布】各地均可加工,以江苏加工为主。
【化学成份】红升、黄升主含氧化汞,另含
硝酸汞,Hg(NO3)2等。
拔毒排脓,除腐生新。外治疔疮痈疽,对口发背等症。
九一丹为煅石膏4钱,黄升药1钱,研为极细末,擦患处,治疔疮溃破,拔疔根,搜脓清热生肌。
西医用
黄色氧化汞和凡士林制成1%软膏,用为眼药,为温和的防腐及刺激药,对表皮癣、
肛门瘙痒也有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制法
原料为水银、硝石、白矾各二两。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中,用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结。然后将水银洒于表面,用瓷碗覆盖锅上,碗与锅交接处用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黄泥密封至接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数粒。将锅移置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变成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色。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将
碗药材性状
①红升(《外科传薪集》)
又名:三仙红升丹(《
集成良方三百种》),
红粉。为橙红色或橙黄色块状物或粉末。块状者,厚约2毫米,一面光滑,略有光泽,一面较为粗糙,呈蜂窝状。质重而脆。气无,露于日光下颜色变深。以红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②黄升(《疡科遗编》)
又名:黄升丹(《疡科遗编》)。为黄色或橙黄色的块状物或粉末,余同红升。以黄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上述药材,各地均有制造,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用升药对
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痢疾杆菌、乙型链球菌、
伤寒杆菌等7种细菌在培养皿中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7种细菌对红升丹均为高度敏感,红升丹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据测定,红升丹对常见
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的杀灭效力比杀菌力强的消毒剂石炭酸还大100倍以上。其抑菌作用机理是因为汞的化合物能和病原微生物呼吸酶中的巯基(-SH)结合,使其固定而失去原有活动力,从而使病原微生物陷于窒息状态而死亡。而且汞离子能与细菌体内蛋白生成不溶性蛋白盐沉淀,使细菌被杀死。
毒性
用花生油调配红升丹呈混悬液,每组小鼠16只,给药剂量按30mg/kg等比级数1.5倍递增,经口灌胃。用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为120.98±1.71mg/kg,属中等毒性药物;在切掉大白鼠全层皮肤的2cm×2cm创面上撒布红升丹干粉4小时后,血脑、肝、肾等组织的含汞(Hg)量明显升高,内脏组织的含汞量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递增,以肾脏含汞量最多,其次为肝、血脑,各组各项含汞量均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红升丹蓄积系数为5.3,属轻度蓄积,但已和中度蓄积系数相临界。在蓄积毒性实验后,对存活的心、肝、肾、脑等脏器组织进行病检观察,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浊肿、坏死等病理改变。其原理是因为汞是一种原浆毒,与体内各种蛋白酶的巯基(-SH)具有特异性亲和力,能抑制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汞,可与体内蛋白形成疏松的蛋白化合物,使细胞发生各种
营养不良性改变,甚至坏死。汞可通过肾、肝、结肠粘膜排泄,主要以肾脏为主,占汞全部吸收量的75%,汞由肾脏排泄时,会抑制
实质细胞巯基酶系统的活性,故急性中毒者可见肾肿大,皮质增厚,肾小管上皮肿大坏死。
鉴别
不溶于水及乙醇,能溶于稀盐酸和稀硝酸。放在铁片上烧,则红色逐渐变成黑褐色,冷后又恢复原色;其盐酸溶液,通硫化氢,生成黑色
硫化汞沉淀。加碘化钾溶液,即可生成红色
碘化汞沉淀。
功能主治
搜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疮疡肉暗紫黑,疮口坚硬,久不收口。
①《张氏医通》:治霉疮结毒。
②《吴氏医方汇编》:治一切阳症腐烂太甚者。
③《沈氏经验方》:治痈疽烂肉未清,脓水未净。
④《痴医大全》:提脓长肉。
用于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该品有良好的拔毒化腐排脓作用,为外科要药。常配煅石膏研末外用,用治上述病证。随病情之不同,两药配伍比例亦不同。治溃疡后期,脓毒较轻,疮口不敛者煅石膏与升药之比为9:1,称九一丹,以拔毒生肌;治溃疡中期,脓毒较盛者,煅石膏与升药之比为1:1,称五五丹,其拔毒排脓力较强;治痈疽初溃,脓毒盛,腐肉不去者,煅石膏与升药之比为1:9,称九转丹,其拔毒化腐排脓力最强。选用以上治疗方法,用时可将药物撒于患处,也可将药物粘附
棉纸上,插入脓腔中。
用法用量
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调敷或作药拈。
注意该品有毒,腐蚀性较强,外用亦宜微量。
药方
①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烂脚恶疮:煨石膏四两,漂净冬丹五钱,上好黄升丹二钱。共为细末,和匀掺患处,即生肌长肉,且不藏毒。(《疡科遗编》九一丹)
②治下疳腐烂:升丹三分,
橄榄炭三分,梅片一分。研极细末,麻油调敷,或干掺。(《药籢启秘》)
升药底
【拼音名】ShēnɡYàoDǐ
【英文名】Residueo【别名】灵药渣、红粉底
【来源】
药材基源:为炼制升药后留在锅底的残渣。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生境分布】主产于河北、天津、湖北武汉、湖南湘潭、江苏镇江;其他地区亦可制造。
【性状】性状鉴别该品为不规则厚片状,通常直径3-7cm,厚0.3-0.7cm。白色至淡黄色;条痕白色,微带黄色调。一面较平坦或具极细小也,另一面粗糙或呈蜂窝状。质硬脆,可折断,断面多数为淡黄色,有的散有红色点或线。气微臭。以厚片状、淡黄色、纯净者为佳。
【化学成份】主要含硫酸汞(HgSO4),硝酸汞[Hg(NO3)2],
硫酸钾(K2SO4),
氧化铝(Al2O3),
亚硝酸钾(KNO2)。
【性味】苦;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收湿生肌。主
疥癣;湿疹;
黄水疮【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涂。
【各家论述】
2.《中药志》:用于疥疮,能杀虫止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红升、黄升主要含氧化汞,另含硝酸汞等.
药理作用
1. 抑菌作用 红升丹系汞的氧化物,游离出的微量汞离子能和病原菌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导致细菌死亡,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其溶液在试管中对
绿脓杆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及
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在平板上的抑菌圈,与多黏生素 E 相似.
2. 其他作用 无机汞在古代曾用作泻下剂、利尿剂或治疗梅毒等,因其毒性大,早已废弃不用.1%氧化汞软膏在眼科仍用作温和的防腐及刺激药,对表皮癣、
肛门瘙痒也有效.
升药进入病灶组织后,氧化汞可缓慢解离成汞离子,与局部组织中的蛋白质生成变性蛋白盐,因而产生沉淀,起到不同程度的收敛硬化作用.
注意事项
该品有毒,一般不宜内服。外用亦不宜大量持久使用,近口、眼、乳头、脐中等部位不宜用;疮面过大时亦不宜用,以防蓄积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禁用。
1.《串雅内编》:升丹为外科要药,不能不用,然总宜陈至五七年者方可用。且须少用为妙。如系背疮及胸腹诸疮之溃大者,更须慎用,往往有疮未愈,而升药热毒攻入腹内,以致口干喉破者,人多不知也。
2.《矿物本草》: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净者,不宜再用;孕妇及肝、肾功能差者忌用;汞过敏者忌用。
【附方】该品炼制时,结胎在下,丹升于上,其色鲜红,故名红升丹。大升丹,系与红粉(小升丹)相对而言,其升炼方法与主治病症虽与红粉相似,而去腐生肌之力则更胜一筹,故名。
【各家论述】论红升丹去腐生新,功胜红粉:
1.高秉钧:升者春生之气。既可去腐,又可生新。(《谦益斋外科医案》)
2.顾世澄:红升丹不独提脓,且能生肌,如疮毒淌水者用之,次日即转稠脓。此丹功效,用之一面提脓,一面长肉,肌肉长平,仍以此丹上之,即可结疤收口,首尾并用,所以为神也。阳城罐升炼红升丹,名曰大升,不比三仙丹、小升力单,只可施于
疮疖,若痈疽大证,非大升不能应手。(《疡医大全》)
升药底
别名:灵药渣、红粉底
汉语拼音:sheng yao di
英文名:Residue of after making mercuric oxide is made of in a simple and easy method
归经:肺经
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含硫酸汞(HgSO4),硝酸汞[Hg(NO3)2],硫酸钾(K2SO4),氧化铝(Al2O3),亚硝酸钾 (KNO2)。
功效:杀虫止痒;收湿生肌
科属分类:汞及其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Hydrargyrum Oxydatum Crudum Bottom
主治:疥癣;湿疹;黄水疮
各家论述:
2、《中药志》:用于疥疮,能杀虫止痒。
资源分布:主产于河北、天津、湖北武汉、湖南湘潭、江苏镇江;其他地区亦可制造。
功效分类:祛湿药;驱虫药
资料来源:出自《药材资料汇编》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厚片状,通常直径3-7cm,厚0.3-0.7cm。白色至淡黄色;条痕白色,微带黄色调。一面较平坦或具极细小也,另一面粗糙或呈蜂窝状。质硬脆,可折断,断面多数为淡黄色,有的散有红色点或线。气微臭。以厚片状、淡黄色、纯净者为佳。
性味:苦;平
药材基源:为炼制升药后留在锅底的残渣。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涂。
出处:《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文献论述
1、《张氏医通》:治霉疮结毒。
2、《吴氏医方汇编》:治一切阳症腐烂太甚者。
3、《沈氏经验方》:治痈疽烂肉未清,脓水未净。
4、《痴医大全》:提脓长肉。
6、《外科大成》:“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
7、《疡医大全》:“提脓长肉,治疮口坚硬,肉暗紫黑,或有脓不尽者。”
8、《疡科心得集》:“治一切疮疡溃后,拔毒去腐,生新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