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汉语成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拼音: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é)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韩非及其后人《韩非子·喻老》。
成语出处
先秦·韩非及其后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成语故事
白圭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因善于修堤筑坝,水利经验丰富,而成为魏王手下专管治水的大臣。
那时,魏国的都城大梁城距离黄河很近,而黄河时常泛滥,城中常遭水灾。因此,白圭就在城外修筑了高高的河堤和拦水坝,之后,他要求手下的人整天沿着堤坝巡查,寻找堤坝上蚂蚁的洞穴。只要见了蚂蚁的洞穴就必须立即清除掉。
很多人不解,就问他:“这么长的堤坝,住几只蚂蚁能怎样呢?为什么非要把蚁穴都清理干净呢?”白圭回答说:“千里长堤,要想固若金汤,就不能有一丝的松动和缝隙。别小看了那些小小的蚁穴,它们虽然微小,但聚少成多时就会使得长堤崩溃。为防患于未然,必须见一个蚁穴就要清除一个。”
韩非子赞叹说:“白圭巡视长堤,清除蚁穴,防微杜渐而使堤坝坚固以防水患;有经验的老人会在做完饭后封好炉灶,检查烟囱里残留的火星以防火灾。所以白圭治下没有水灾,有经验的老人家里不会遭遇火灾。”
成语寓意
许多事情在要发生前,总会有征兆,但是往往被人忽略,一个观察敏锐的人,平日就会去留意周遭的一切事物,并且可以从被观察事物中获得一些启示,而这些启示就可以帮助人及早去做一些防范或准备,无论它是被导向负面或是正面。老子曾说:“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韩非子对此作了形象的阐释,千里长堤,因为蝼蚁营窟而导致溃决;百尺高屋,因为烟囱裂缝的漏火而导致焚毁。成语告诉人们,小节不拘,终累大德,因小失大,终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要想控制事物,必须在它细小的时候着手,防患于未然。
成语运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细小的蚁洞可以使千里堤防溃决。比喻微小的隐患会酿成大的灾难或损失。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明·章潢《图书编·修瓜洲闸》:“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言贵守也。”
姚雪垠《李自成》九卷一二章:“如今,强敌压境,在大战中倘若有一股非嫡系人马发生叛乱或作战不力,后果不堪设想。正如古话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蚊穴。’”
刘绍棠《村妇》卷二:“牛善年已三十有四,走不完的桃花运,却一桩无成,一无所获。不是半途而废不欢而散,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正都是喜剧开头,悲剧收尾。”
拓展阅读
在蚁类中,白蚁筑的巢最大。白蚁的头部极度骨化,咀嚼式的口器发达,分泌出的唾液酸性强。蚁酸不仅能够腐蚀农林作物,还能够腐蚀金属和混凝土。这些特殊的功能,使白蚁的危害性比一般的蚂蚁都大。危害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的黑翅土白蚁。因体皮软弱,不利于暴露生活,所以习惯于在泥土中筑巢群居,整个生活过程都离不开具有一定的湿度、温度和土壤,而堤坝本身具备的条件恰好满足了土栖白蚁生存的需要。
黑翅土白蚁的地下“宫殿”,一般位于地表下一米至两米,里面很宽敞,既有供蚁后、蚁王生息的王室,供工蚁、兵蚁集居的地方;又有供幼蚁使用的保育室和贮存“粮食”的仓库,还有纵横交错的隧道。这些隧道把主巢和各处培养菌类原料的菌圃互相贯通。黑翅土白蚁的菌圃十分庞大,有的面积达一二平方米,通常分布在地表下二十至二百厘米的范围内,数量可以达到几十个到几百个,尤如星罗棋布。当菌类生长时,就成为蚂蚁的食料。堤坝里的白蚁还经常通过隧道,到堤坝的背水坡去找食物,到迎水坡去吸水,往往会贯穿堤坝。如果蚁群迅速繁殖,蚁穴不断扩大,对堤坝的威胁就越大了。黑翅土白蚁的活动非常隐蔽,蚁穴筑得深而多,常常是酿成大祸才被发现。所以巍巍的千里长堤,常因有蚁穴而渗水,而穿洞,而塌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08:3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