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俗(千童信子节),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千童信子节是盐山县千童镇所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它起源于秦朝。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秦方士徐福在饶安(今千童镇)招募千名童男童女、百工,东渡日本不归,故乡父老举办信子,取登高眺望盼远出的亲人归来之意。后来,每逢甲子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举办一次,2000多年来,经久不衰。
1950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首次举办千童信子节。1992年、1996年先后举办信子节,上了《饶安征募》、《出海东渡》、《扶桑授艺》、《望海盼归》4架信子,吸引了国内外大批观众。1996年盐山县人大常委会做出决议,每5年举办一次千童信子节。
民俗内容
千童信子节祭祀活动从农历三月二十八上午辰时开始,大约到午时结束。活动过程中,参加人员在主事者带领下沿街游祭。做完祭祀法事,信子还要沿街回到开化寺,由主事人率领着再拜千童碑、千童殿。信子节所使用的信子造型先后有过筑高台、绑木架、焊铁架三种形式,在传统的绑木架形式中,以木杆、铁棍绑制成木架,竖杆顶端用铁棍、木板搭起空中舞台,台上有童男童女表演各种艺术造型。支撑舞台的木杆下端固定在铁、木制作的架子上,36名粗壮大汉抬起架子,踏着锣鼓点稳步前进。架子前以三节棍和狮子舞表演开道,架子后紧跟着落子、高跷、旱船、竹马、花狸虎、秧歌等各种花会,边走边演。
1993年、1997年再次进行抢救性挖掘时,运用了现代新技术,在汽车底盘上焊接一个高达十几米的铁架,顶端再制一微型舞台,又配以声光电技术,制成了新的信子造型。
千信童子节有虔诚的庄严的祭仪。当日千童镇要清水泼街,黄土洒路,首先到开化寺千童碑、千童殿举行开祭仪式。寺内僧人鸣钟诵经后,身着仙童玉女服装的童男童女持祭香和招魂幡,登高顶端,然后由壮汉们抬着游祭。一直走完古城四街,才出东门到城外。古时,东门外就是无棣沟,徐福带的几千人就是从这里走向大海的。行进中,高杆顶端的童男童女有的举香叩祭,有的摇帆呼唤:归来吧,回家来吧……群众跟着呼喊。
文化特征
千童镇东渡不归,群众为解思亲之情,每逢千童被迫出海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千童周边的群众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千童东门,登高远望,呼唤子女的名字,召唤亡灵的归来。千童信子节体现了古饶安(现千童镇)一方民众对东渡不归的亲人回归的企盼与思念,是千童镇人民为祈祷东去不归的童男童女的亡灵、迎接其魂归故里而举行的一个登高望远的祭祀活动。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1、历史价值
千童信子节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最后演变成为每逢甲子年的农历三月千童信子节是徐福千童东渡韩国、日本这一伟大事件在这一方民众中的民俗遗留,从西汉未年开始,信子节渐趋规范,从未间断过徐福千童船队带着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东渡日本,在日本传农耕、教纺织、传播中华文化,受到日本人民的尊重,日本人民把徐福当成纺织神、医药神来供奉,使日本由漂泊迁徙的绳纹文化阶段,迅速跨入到以农耕、冶铁为特征的弥生文化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艺术价值
信子架的制作和控制、行进和表演具有高、奇、险、惊的特征,其祭祀仪式,高台表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研究千童信子节对探讨环渤海地区的古齐国、燕国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鬼魂崇拜、长生不死的起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传承状况
信子节每逢甲子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徐福东渡日举行,其他年份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只是一般祭奠。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盐山县文化馆获得“千童信子节”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民间信俗(千童信子节)项目保护单位盐山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盐山县千童信子节是古今民众怀念徐福千童东渡盛举的民俗遗存,对吸引当今日本徐福后裔认祖归宗,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丰富与活跃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