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根草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是大戟科大戟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纤细,具多数不定根;茎纤细,常匍匐状,基部极多分枝,疏被柔毛;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基部偏斜,圆或近心形,绿或淡红色,两面常疏被柔毛;花序单生或数序簇生叶腋,疏被柔毛,总苞窄钟状或陀螺状,外面疏被柔毛;蒴果卵状三棱形,被贴伏短柔毛,熟时不完全伸出总苞;种子长卵状四棱形;花果期6-11月。因其根茎横生,具紫褐色鳞片,有节,似蜗松,故而又名“水螺松”。
植物学史
因其根茎横生,具紫褐色鳞片,有节,似蜗松,故而又名“水螺松”。
形态特征
千根草是大戟科大戟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纤细,具多数不定根;茎纤细,常匍匐状,基部极多分枝,疏被柔毛。叶对生,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4-8毫米,宽2-5毫米,先端圆,基部偏斜,不对称,呈圆形或近心形,绿或淡红色,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两面常被稀疏柔毛,稀无毛;叶柄极短,长约1毫米,托叶披针形或线形,长1-1.5毫米,易脱落。
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于叶腋,具短柄,长1-2毫米,被稀疏柔毛;总苞狭钟状至陀螺状,高约1毫米,直径约1毫米,外部被稀疏的短柔毛,边缘5裂,裂片卵形;腺体4,被白色附属物。雄花少数,微伸出总苞边缘;雌花1枚,子房柄极短;子房被贴伏的短柔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1.5毫米,直径1.3-1.5毫米,被贴伏的短柔毛,熟时不完全伸出总苞,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长卵状四棱形,长约0.7毫米,直径约0.5毫米,暗红色,每个棱面具4-5个横沟,无种阜。花果期6-11月。
产地生境
千根草产于中国广东、香港、澳门、湖南、江苏、浙江、台湾、江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地,广布于世界除澳大利亚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湿耐旱、耐贫,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多见于山地冲积土或沙质土上。
繁殖方法
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的方式进行,播种可以采用直播或条播。
主要价值
千根草全草可入药,味酸、涩,性微凉,具有清热解毒,敛疮止痒的功效,外用可治飞疡疮、烂头胎毒、皮肤痕痒,内服可治疟疾、痢疾、泄泻、湿疹、痔疮等症状。
主治:外治飞疡疮、天疱疮、烂头胎毒、皮肤痕痒,生用1至2两,或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外洗患处。内治疟疾,痢疾,泄泻,湿疹,乳痈,痔疮
物种危害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千根草含有促癌作用,不适合作为观赏植物在家中种植,由于长期吸入花粉、尘土颗粒等原因引发癌症可诱发鼻咽癌和食管癌的实验已得到证实。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18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