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蕉
天门冬科朱蕉属植物
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 (L.) A. Chev.)是天门冬科朱蕉属的直立灌木植物。茎有时稍分枝;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绿或带紫红色,叶柄有槽,基部宽,抱茎;花序侧枝基部有大苞片,花淡红、青紫或黄色,花梗常很短,外轮花被片下部紧贴内轮形成花被筒,上部盛开时外弯或反折,雄蕊生于筒的喉部,稍短于花被,花柱细长;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1-4月。
植物学史
朱蕉原产亚洲热带及太平洋各岛屿。19世纪初传入欧洲,很快又落户美洲。到20世纪初,朱蕉在欧美已十分流行,常用于室内装饰。有些种类原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至今,朱蕉在澳大利亚也很盛行。目前,美国的艾格艾贸易公司,英国的汤普森根公司和哈米尔顿设计公司,以色列的瓦迪园艺公司和本泽苗圃,新西兰的生命技术实验室和澳大利亚的埃利森(Ellison)园艺公司等都从事朱蕉的育种、繁殖与生产,具有一定知名度,产品销往全世界。我国栽培朱蕉的历史较久,据资料记载已有2000多年。在19世纪初广东等地已用于庭园栽培。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流域和北方城市相继引种作温室栽培。至今,已广泛用于盆栽观赏,在新品种的引进和生产数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
形态特征
灌木状,直立,高1-3米。粗1-3厘米,有时稍分枝。叶聚生于茎或枝的上端,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25-50厘米,宽5-10厘米,绿色或带紫红色,叶柄有槽,长10-30厘米,基部变宽,抱茎。
圆锥花序长30-60厘米,侧枝基部有大的苞片,每朵花有3枚苞片;花淡红色、青紫色至黄色,长约1厘米;花梗通常很短,较少长达3-4毫米;外轮花被片下半部紧贴内轮而形成花被筒,上半部在盛开时外弯或反折;雄蕊生于筒的喉部,稍短于花被;花柱细长。花期11月至次年3月。
产地生境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常见栽培。朱蕉原产亚洲热带及太平洋各岛屿,今广泛栽种于亚洲温暖地区。
生长习性
朱蕉原产我国和印度。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怕涝,忌烈日暴晒。
朱蕉的生长适温为20~25℃,夏季白天可25~30℃,冬季夜间温度7~10℃。不能低于4℃,个别品种能耐0℃低温。可见朱蕉的适应性较强。
朱蕉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生长期盆土必须保持湿润。缺水易引起落叶,但水分太多或盆内积水,同样引起落叶或叶尖黄化现象。茎叶生长期经常喷水,以空气湿度50%~60%较为适宜。
朱蕉对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明亮光照对朱蕉生长最为有利,但短时间的强光或较长时间的半阴对朱蕉的生长影响不大。夏季中午适当遮荫,减弱光照强度,对朱蕉叶片生长极为有利。
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不耐盐碱和酸性土。盆栽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和培养土、粗沙的混合土壤。
繁殖方式
扦插:朱蕉的分枝能力差,必须培育采条母株,以6~10月剪取顶端枝条,长8~10厘米,带5~6片叶,剪短,插入沙床,保持湿润,适温为24~27℃,不低于20℃。播后30~40天生根并萌芽,当新枝长至4~5厘米时盆栽。插条应用0.2%吲哚丁酸处理2秒,可提高生根率和缩短生根天数。
压条:在5~6月常用高空压条。选取健壮主茎,离顶端20厘米处,行环状剥皮,宽1厘米,将湿润苔藓盖上,并用塑料薄膜包扎,室温保持20℃以上,约40天后发根,60天后剪下盆栽。
播种:朱蕉9月种子成熟,种子较大,常用浅盆点播,发芽适温为24~27℃,播后2周后发芽,苗高4~5厘米移栽4厘米盆。
栽培技术
移栽上盆:扦插苗根系长到3 ~ 5cm,并发出新芽即可移植上盆,播种苗长出3 ~ 5 片真叶时可移植上盆,移植后要立即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密合,并放置在遮阴环境中养护1 周。
摘心整型:为了促进植株多分枝、宜矮化、丰满,需要进行反复摘心处理。一般在幼苗长到12 ~ 15cm 高时进行第1 次摘心,第2 次摘心待则芽长出6 ~ 8片真叶时把顶芽摘掉,如此反复几次,可形成丰满的树冠。由于朱蕉茎干不分枝。叶片聚生枝顶,栽培多年后会出现基部空颓的现象,从而使观赏性逐渐变劣,应于春季结合翻盆和修剪将枝干进行短截,短截后剪口下重新萌发新枝,可使植株恢复良好的株形。当空间小且植株大时,可通过修剪控制株形。
浇水:朱蕉对水分的要求比较敏感。缺水时叶面呈干燥状并失去光泽,色彩变暗,且易落叶,过湿会使叶尖黄化,甚至落叶烂根。浇水应按照“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不使盆土过干或过湿,否则对根系的生长不利。特别在炎热的夏季晴天,需及时补给水分,防止盆土过干。入秋后逐步减少浇水。冬季低温时更要控制水分,保持盆土略湿润即可。低温而盆土过湿,易导致根系腐烂。
病虫防治
主要有炭疽病和叶斑病危害。有时发生介壳虫危害叶片,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炭疽病 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黄色或红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形状近椭圆形,不规则状,褐色或赤褐色,靠近叶尖端的病斑向叶内扩展,严重时整个分枝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30% 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 ~ 20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为病株进行喷洒,每隔10 天喷洒1次,连喷2 ~ 3 次。
褐斑病 也称朱蕉叶斑病,此病多因气温升高而危害加重,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发病率较多,病叶上产生针点状砖褐色斑点,斑点边缘叶组织褪绿为黄色,砖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为白色,边缘为砖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组织比较脆弱,易破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施1%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 10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 1000 倍液。每隔7 ~ 10天喷1 次,连续喷3 ~ 4 次。
斑点病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近圆形褐色水浸状小斑,以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定形,呈灰褐至灰白色,周围具有水浸状淡绿色晕环,严重时病斑汇合,使叶片局部干枯。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洒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20% 氟硅唑咪鲜胺600 ~ 800 倍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30% 氧氯化铜悬浮剂300 ~ 400 倍液,每隔7 ~ 10 天喷1 次,连续喷3 ~ 4 次。
主要价值
朱蕉株形美观,色彩华丽高雅,盆栽适用于室内装饰。盆栽幼株,点缀客室和窗台,优雅别致。成片摆放会场、公共场所、厅室出入处,端庄整齐,清新悦目。数盆摆设橱窗、茶室,更显典雅豪华。朱蕉栽培品种很多,叶形也有较大的变化,是布置室内场所的常用植物。
近种区别
植物文化
朱蕉的花语:青春永驻,清新悦目。
园艺品种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14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