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藤是
茜草科、
流苏子属植物——流苏子(学名:Coptosapelta diffusa (Champ. ex Benth.) Van Steenis)的俗名。
藤本或攀缘灌木,长通常2-5米;枝多数,圆柱形,节明显,被柔毛或无毛,幼嫩时密被黄褐色倒伏的硬毛。叶坚纸质至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2-9.5厘米,宽0.8-3.5厘米,顶端短尖、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圆形,干时黄绿色,上面稍光亮,两面无毛或稀被长硬毛,中脉在两面均有疏长硬毛,边缘无毛或有疏睫毛;侧脉3-4对,纤细,在下面明显或稍明显;叶柄长2-5毫米,有硬毛,稀无毛;托叶披针形,长3-7毫米,脱落。花单生于叶腋,常对生;花梗纤细,长3-18毫米,无毛或有柔毛,常在上部有1对长约1毫米的小苞片;花萼长2.5-3.5毫米,无毛或有柔毛,萼管卵形,檐部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0.8-1毫米;花冠白色或黄色,高脚碟状,外面被绢毛,长1.2-2厘米,冠管圆筒形,长0.8-1.5厘米,宽约1.5毫米,内面上部有柔毛,裂片5,长圆形,长4-6毫米,宽约1.5毫米,内面中部有柔毛,开放时反折;雄蕊5枚,花丝短,花药线状披针形,长3.5-4毫米,伸出;花柱长约13毫米,无毛,柱头纺锤形,长2.5-3毫米,伸出。蒴果稍扁球形,中间有1浅沟,直径5-8毫米,长4-6毫米,淡黄色,果皮硬,木质,顶有宿存萼裂片,果柄纤细,长可达2厘米;种子多数,近圆形,薄而扁,棕黑色,直径1.5-2毫米,边缘流苏状。花期5-7月,果期5-12月。
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100-1450米处的山地或丘陵的林中或灌丛中。国外分布于日本琉球群岛。模式标本采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