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岩助太郎(1897年-1991年),日本
佐贺县人,为台湾日据时期建筑教育家。他1960年在日本初版、1988年在台湾复刻出版《台湾高砂族之住家》一书,被公认为台湾少数民族住屋之研究泰斗。
个人履历
日本经历
千千岩助太郎毕业于日本
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来台前曾任教于广岛、
宫崎、名古屋等工业学校。
台湾经历
1925年到台湾后,在台期间近22年,致力於建筑教育工作之馀,亦实地勘察全台各处古迹,主持修护重要史迹
赤崁楼,并加入台湾建筑会,协助编辑《台湾建筑会志》。
1925年来台,任教于台北州立台北工业学校(今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科。1930年加入台湾建筑会,并担任《台湾建筑会志》编辑,是会长井手薰的重要助手。
1940年担任台北州立台北工业学校校长,但仅担任达到月。随后任职于
台湾总督府营缮课,又曾短暂担任台湾总督府
台北高等学校(校址在今台湾师范大学)兼任讲师,教授“住居学”课程,曾教过李登辉等多位当年学生。
千千岩助太郎1940年赴花莲考察阿美人太巴塱社祖屋,1943年南下主持台南
赤崁楼整修,1944年至1947年担任台南工业专门学校(今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科长,创办了台湾第一个大学等级的建筑科系,被誉为“成大建筑之父”。
1945年被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留用,1946年主持台湾省立台南师范学校(今
国立台南大学)红楼(本馆因太平洋战争被美军炸毁)战后复原工程。
千千岩助太郎引扬供养后,起初任职文部省教育施设部九州出张所所长,负责九州地区国立大学校舍设计。1960年在日本出版《台湾高砂族之住家》(丸善
株式会社出版部出版),1962年以此书获九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66年担任
九州产业大学学长(校长);直到退休前在日本九州地区多所大学任教,担任职位如建筑学科长(建筑系主任)、工学部长(工学院长)、学长(校长)等。
1983年,应台湾南投县
日月潭九族文化村之邀请,千千岩助太郎主持园区内台湾少数民族住屋样本之兴建,提供日据时期拍摄写真、测绘资料,并专程来台湾指导多次。这批资料,在1947年引扬供养时因行李限制无法带走,故托当时同事好友,台湾前辈画家颜水龙暂时收存十一年,一直到1958年台湾开放日本人来台观光才取回。1986年,九族文化村完工开幕。1988年,在台湾南天书局复刻出版1960年的《台湾高砂族之住家》。
喜爱登山
千千岩助太郎除了考察记录台湾少数民族聚落建筑及平地传统建筑外,也是极为活跃的登山家;曾于1932年创办台北州立台北工业学校山岳部,自任部长,带领师生登山;并担任台湾山岳会干事、理事、常务理事,是会长沼井铁太郎的重要助手。因为千千岩助太郎能写,能编辑,又能摄影(有一台专业Leica体育及自宅设暗房),故负责《台湾山岳会志》期刊、特刊的编辑。
主要著作
千千岩助太郎著作有《南方的传统建筑》(1942)、《台湾高砂族的住屋》(1960)、《诸山的回忆》(1977)等。据记载,喜欢登山的千千岩助太郎於1934年登大武山、雾头山时,有感於台湾少数民族部落建筑之殊异,便决定投入
高砂族九族建筑考察研究之工作。因此,1936年便开始展开台湾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且自1937年陆续将研究调查的诸多成果与纪录刊载於《台湾建筑会志》,1960年,由日本丸善
株式会社出版部结集为《台湾高砂族之住家》一书出版;1988年於台湾南天书局再版,是研究台湾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先驱著作。
《台湾高砂族之住家》一书,详细地测绘了当时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阿美人、雅美人等族群的住屋风貌,具体地呈现传统少数民族住屋的建筑形式、结构与特色,并将少数民族住屋作有系统的建筑分类,为台湾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及台湾的建筑史留下了相当宝贵的建筑文化资产,影响深远。研究台湾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或研究台湾建筑文化史者,此书是重要的参考经典;而建造或复原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消失的传统建筑时,更将此书奉为圭臬。当今台湾各处重要的少数民族景点、园区、文化村,举凡行政院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园区、九族文化村、东部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阿美人民俗中心许多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以及2006年花莲县光复乡太巴塱部落原大头目 Kakitaan 祖屋的重建等,皆得益於此书的启发与纪录。
后人纪念
千千岩助太郎四子千千岩力博士(1935年生于台湾台北),任教于日本
高冈法科大学,担任日本国台湾少数民族交流会会长,继承父志,推动台日两国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交流。
2006年,
日月潭九族文化村二十周年庆,并举办千千岩助太郎纪念特展。
2009年,国立台北科技大学,为老校长成立千千岩助太郎数位博物馆,将千千岩助太郎家属捐赠在台湾21年的手稿、照片、测绘记录图稿数位化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