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仲秋,作者出席长三角旅游城市十五加一高峰论坛黄山峰会,随与会者登黄山,临始信峰而文思勃发,无以自抑。由是而有此一日之游,十赋之作。抒脱俗之雅志,发超然之高情。
读袁瑞良的赋,会立刻得到缺失久远的“荡气回肠”的感受。我们在对袁瑞良的赋加以洞识而形成对话之后,获得异乎寻常的艺术生趣,在对美文的欣赏中有了对美的充分感受。袁瑞良以其《十赋黄山》与《
十问黄河》的戛戛独造,激活了一种文体,表现出一种人生与艺术共同飞升的人文境界。 袁瑞良先生早期的赋有《狼山赋》、《军山赋》、《濠河赋》等,不久便有了三赋《阅江楼赋》,近期推出的《十赋黄山》和《十问黄河》,名动京沪。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赞叹说:“《十赋黄山》读来古朴典雅,具体形象,但又加入现代常用词汇,整个文章写了那么多又不显重复,简洁明了,确实很难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袁瑞良的意义何在?不在于其题材的独特,写黄山黄河者不可胜数,袁瑞良的意义在于,适逢盛世而以赋的形式来表现时代的气象,纵观古今,以十赋之规模写黄河者,惟有袁瑞良也。《十赋黄山》中,松之自在,云之自由,峰之自拔,石之自性,物无不是我,我无不是物,物我两谐,峥嵘轩昂,潇洒倜傥,其山水皆作家心灵超越意义上的重塑也。
袁瑞良,一九五○年生于河北宽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叶飞副委员长秘书、福建莆田市副市长,现为江苏南通市副市长。著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叶飞的青年时代》、《晚年叶飞》、《南通游记》、《阅江楼赋》、《十赋黄山》、《十问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