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
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
十竹斋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始创人胡正言于明朝万历年间后期(1573-1620)定居金陵(今南京),在南京鸡笼山侧买了一块地,建造了自己的居室。居室一侧种上了一丛修竹,并将自己的书斋以”十竹斋“命名。从此他就在“十竹斋”开始了自己的出版事业,以明朝南京出版家胡正言的“十竹斋”代表的饾版、拱花等多色套印技术,集绘、刻、印于一体的木版水印技艺,从它诞生之日开始,就被赋予了中华文化的艺术元素,曾对日本浮世绘产生过直接的影响,其悠久的历史和辉煌成就,早被世界所公认。
历史沿革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以后,中国的刻书业集于金陵、苏州、杭州、歙县等地,有关版画的插图,自然也以这几个地方为最精。例如金陵的唐氏富春堂、苏州的书业堂、杭州的张氏白雪斋等,都以刻图精美而著称。
明朝后期,彩色套印法更臻于精美完善的境地,南京的吴发祥和胡正言更进一步利用所谓“饾版拱花”法,即依色分版、灵活套印的彩色套印法、和利用版面凹凸进行压磨使画面拱起的特殊技法,刊印传世杰作的《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主动开掘印刷语言和材质语言的表现力,开拓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至此,木刻版画一跃而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作品。这几部作品精工富丽,具备众美,今人难及之处亦不在少数。兰经居士题十竹斋书画谱小引中有云:“展册淋漓,宛然在目,盖淡淡浓浓,篇篇神采,疏疏密密,诚画苑之白眉,绘林之志帜也。”
1701年(清朝康熙四十年)李笠翁和沈心友在南京芥子园请人编绘,并由雕版师精心竭力合作而成的《芥子园画谱》,此书是胡正言“十竹斋”饾版彩色套印法的延续和发展,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是一部相当完备的中国画技法教材,在彩色画谱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邀约郑振铎先生共同出资,发起了重刻辑印《十竹斋笺谱》等典籍的行动,鲁迅先生亲自撰写《重印十竹斋笺谱说明》,文中说道:“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版画丛刊会假通县王孝慈先生藏本翻印。编者鲁迅、西谛;画者王荣麟;雕者左万川;印者崔毓生、岳海亭;经理其事者,北平荣宝斋。纸墨良好,镌印精工,近时少见,明鉴者知之矣。”
1957年,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美术学博士生导师王伯敏在《美术研究》1957年03期《胡正言及其十竹斋的水印木刻》中一书中深入研究并高度赞扬了十竹斋水印木刻,并在文章中指出:“十竹斋的水印木刻 , 是继承了传统的套印技术发展起来的 。中国正是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国家。 前人在这方面就下过了不少辛勤的劳动,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不是这样,十竹斋的水印木刻 , 不可能骤然达到那样精美和巧妙的程度。”
1958年,“水印工厂”这个由院长潘天寿大师题写厂名的工厂却没有轻易被历史淘汰出局,而这正归功于它对木版水印技术的继承和 发扬。 在该厂员工张耕 源、徐银森、王刚、陈品超等人的共同 努力下,重新翻刻了《十竹斋印谱》,与此同时也翻刻和复制了一批书画名作,其中以复制写意水墨画为主,并在写意水墨画的复制中多有技术创新,使得写意水墨画复制技术达到了国内 最高水平, 因此, 木版水印有“天下真迹一等”的美誉,杭州成为国内木版水印三大基地之一。
1965年,十竹斋再度复业,与南京文物公司合二为一。
2001年,杭州十竹斋艺术馆成立,堙没数百年的木版水印名坊得以重生。
保护传承
2013年11月19日,为引起社会对传统木版水印技艺的关注,促进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由国家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杭州十竹斋艺术馆承办的“十竹斋木版水印非遗艺术传承文献展”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开幕。
2013年12月,为更好的保护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这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十竹斋艺术馆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的称号。
2014年8月,为使得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能够实现真正的传承,国家图书馆与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首次联合举办十竹斋木版水印培训项目。
2014年11月,由杭州十竹斋艺术馆申报的“木版水印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4年,南京十竹斋画院成立,并设立“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传习所”,活化“画刻印”三绝的文化瑰宝。
2016年,南京《十竹斋笺谱》重刊工程启动,先后聘请了数十名境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队,组建了精干专业的工作队伍。
2019年8月22日,南京《十竹斋笺谱》重刊完成。
2019年12月1日,杭州十竹斋艺术馆被文化与旅游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浙江:杭州十竹斋 伦敦展技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7-02-28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1 15: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