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博士,通指西汉宣、元时期所立
今文经学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置
五经博士,后各经家派分增,至宣、元时期立于学官者实十六家。东汉
光武帝立十四博士。
《春秋》,公羊二家:严彭祖、颜安乐;谷梁一家。十六家均系
今文经学。其学传至东汉光武时期,明立“十四博士”,上列十六家除《庆氏礼》与《谷梁春秋》,均立。故后人亦概言西汉今文经学为“十四博士”。
东汉
公元29年,初起太学,恢复设置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
汉代太学中博士人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武帝时《五经》共七家,设置博士七人;宣帝增为十四人;元帝时又增至十五人。西汉末,
王莽增《五经》为《六经》,每经置博士五人,共三十人。东汉建立后,
光武帝置五经博士十四人。在这些博士中,举一人为长官,领导众博士,西汉称之为“
仆射”,东汉称之为“
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