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
陆游所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自己梦中尚未走进园门已经惴惴不安,入园之后更是因景思人,感伤之情倾泻而出;第二首把梦中游的镜头锁定在“壁间墨痕”上,表达了对已亡人久久不泯的思念之情。此组诗抒写哀婉深挚,凄楚动人。
作品原文
十二月十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1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2。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3,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4,墨痕犹鏁壁间尘5。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沈氏园亭:即绍兴沈园。
2.蘸:把物体浸人水中。此指寺桥在水中的倒影。寺桥:又名罗汉桥,即《
沈园二首》中所写的春波桥。此桥因在禹迹寺南,故又名寺桥。
3.小陌: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4.玉骨: 指唐婉。泉下:黄泉之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墓穴。旧时迷信也指阴间。
5.墨痕:指作者五十年前书于沈园墙壁上的《
钗头凤·红酥手》。鏁(suǒ):古同“锁”,封住,封闭。
白话译文
其一
靠近城南的道路我已怕行走,沈家的园亭更使我伤感哀愁。
寺桥仍然倒影在桥下的春波里,多年前芬芳的梅香依然穿过衣袖。
其二
在城南的小路上又迎来春风,只见当年的梅花却不见当年的人。
她虽早已成了九泉下的黄土,但壁上犹在是尘封的她和我的墨痕。
创作背景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陆游八十一岁。这年冬十二月二日,陆游梦中来到城南沈园,接近沈园时,他想去,但又怕去,怕那里的一切都让他伤心。但他还是一步步走向沈园,去那里睹物思人,最终走进了沈家园。园中一派冬尽春来的景象,梅花盛开,幽香拂袖。岸柳绿了,池水涨了。而他所思念的佳人玉骨早朽,只留下壁间风尘侵蚀的斑斑墨痕。梦中新与旧、荣与枯的对比,在陆游心中留下了复杂而斑斓的投影。一梦醒来,他追忆梦境写下这组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不是用情与景的和谐,而是用它们之间的矛盾,即“路近城南”反而是“已怕行”;走进沈园中却“更伤情”。这种“近”与“怕”,“进”与“更伤”之情的矛盾对立,动人地表现了一种经久未衰的爱情悲痛一触即发的心理,达到了符合人情事理的和谐。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写梅花依然芬芳清香,常常有香气透进游客的衣袖,别致的小桥还是静静地泡在绿水之中,以反写正,以乐景写哀情。五十多年过去了,美景依旧,然而人却不在了,由此形成对照,加倍显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楚、伤感。
其二
诗中用风景依旧、物在人亡的手法引起思念之情。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写在沈园的城南小路上又迎来了春天,梅花依然盛开,却不见在此相逢过的亲人。物在人亡,美景带来的是心情的沉痛。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鏁壁间尘。”这是从侧面落笔,不正面说诗人对唐琬的情感经久犹存,而是说唐琬已化成为地下的黄土,那当年写在墙上的《钗头风》的墨痕,也让尘土给遮盖住了。情在词外,诗人将唐婉的形象以及那《钗头凤》的题词牢刻心上,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整体
这是陆游以“沈园”为题悼念前妻唐氏系列诗篇中的最后一组,抒写内容和风格情调虽与前几组基本相同,但感伤情绪更浓,表现手段也大不相同——托为梦境以思人。第一首诗是写梦中之景,抒发感慨;第二首诗承上而写梦醒之后对梦境的回味和感慨。
名家点评
时代文艺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室主任,副编审
戚积广《历代爱情诗拔萃》:当年与爱妻唐琬的悲欢离合,已过去几十年了,老人仍然耿耿于怀,不能淡忘,可见其爱之深切,令人感动。
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研究员
李元洛《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两首诗均以自然的美景反衬内心的哀情,此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八十一岁的陆游,抒写的是东方式的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爱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有《
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南唐书》《
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