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
国民革命军下辖的军队番号
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1929年杨虎城率部附蒋,部队编为新编第14师,杨任师长。后又编为第7军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杨虎城任军长兼第十七路军总指挥。1936年春与红军、东北军组成了“三位一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年12月12日,与东北军共同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令出国“考察军事”,所部被南京国民政府缩编为第38军,共22个团,约4万人。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先后改编入第31军团和第4集团军。解放战争开始后,经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第38军起义,并于1946年9月13日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下辖第17师、第55师。从此,十七路军由爱国武装发展成为人民革命武装。
军队简介
十七路军是由杨虎城组建的,杨虎城从杀富济贫起家开始拉杆子,拉起了一支部队。参与过驱逐陆建章战役。陈树藩督陕时杨部被收编为陕军一个营。后参加靖国军,任支队司令。在阎、冯督陕期间,靖国军大部分投靠了直系(胡景翼就是这个时候投冯的),杨虎城坚决不投降,继续追随于右任,属于比较坚定的国民党人。后为了生存,暂时栖息于陕北军阀井岳秀处(类似朱德南昌起义后栖息于范石生),并出席了国民党一大。北京政变后,胡景翼任命老靖国军战友井岳秀为陕北国民军总司令,杨虎城为前敌总指挥。国民三军孙岳担任陕西督军后,杨虎城部被改编为国民三军第三师。
1926年,国民军大部被讨贼联军打垮,镇嵩军刘镇华吴佩孚指派,进军陕西,攻打西安。杨虎城应守城的陕西督军李虎臣邀请,协守西安,坚守古城八个月,终于等到了冯玉祥的援陕部队,把刘镇华彻底打垮,解了西安之围,杨虎城一战成名。1927年,杨部改编为冯玉祥第二集团军第10军,归鹿钟麟指挥,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战就消灭了奉军万福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之父)部两万余人。北伐胜利后,全国裁军,杨部被缩编为暂21师,归孙良诚指挥。1929年蒋冯决裂,由于不满冯排斥异己行为,杨虎城改投蒋介石,部队改称新14师。蒋唐战争期间,杨虎城以冯钦哉部第一旅为主力突袭驻马店,击败唐生智,立了大功,被蒋擢升为7军长兼17师长。
中原大战时,杨虎城趁机将7军扩编为三个师。打下洛阳后,杨虎城率部西返,蒋无奈之下只好将杨部升格为17路军,杨为总指挥兼陕西省主席。从此,17路军被称为西北军,队伍达到6万多人。
1932年杨虎城任西安绥署主任。1933年,与进入川、陕的红四方面军订立互不侵犯的协议。中共中央进入陕、甘后,杨虎城秘密接见中共代表汪锋,表示完全赞同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达成与中共联合抗日的协议,中共中央于1936年秋派张文彬为驻17路军的代表。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
1937年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杨虎城率领的第17路军,西安事变前,共有两个军,即第38军和第7军,军长分别是孙蔚如冯钦哉,辖两个整编师第17师和第42师(师长分别由孙蔚如和冯钦哉兼),三个警备旅,再加上直属部队,总计28个团,6万余人。从西安事变开始到杨虎城离开西安出国为止,第17路军在蒋介石分化收买之下发生了大的分裂。首先是第7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冯钦哉等一些右派军官,率部投蒋(后被蒋介石扩编为第27路军,下辖第42师、第169师,师长分别是柳彦彪武士敏),接着警备第一旅王俊部、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和唐得楹两个团(后被编为独立第19旅,但不久后就被撤销番号,部队分散编入其他师)、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部(后被编为独立第20旅)先后投向南京,计有14个团,2万余人。第17路军所余不到4万人,编为陆军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辖两个整编师17师和177师(师长分别是赵寿山李兴中),两个警备旅,两个直属团──教导团和骑兵团,第17路军的番号也相应被撤销。1938年孙蔚如升任31军团长,辖38军(赵寿山)和96军(李兴中),不久,改称第四集团军。
1945年38军和96军合并为38军。1945年6月17日,38军之17师在河南洛宁起义投奔八路军,1946年5月15日,整编38师(原38军)副师长孔从周率38军一部整编55旅5千多人在河南巩县起义,投奔晋冀鲁豫军区
1946年9月先后起义的38军各部会合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38军,归陈谢兵团指挥。十七路军从此进入解放军行列。
1949年,西北民主联军38军改编为解放军第19军的一部。没有起义的38军部队重建为国军38军,军长先后是黄埔系的张耀明和李振西,直至1950年才在四川被歼灭。
历史沿革
十七路军杨虎城部,本非西北军嫡系,杨虎城起自绿林刀客,早年参加过护法战争,任陕西靖国军第三路司令,护法战争失败后北走陕北,暂时依附于陕北镇守使井岳秀,编为镇守使署补充第10团,北京政变后参加国民军,改编为陕军第三师又改国民三军第三师,与李云龙部共同进行著名的西安保卫战。西安解围后编为第二集团军第10军。1929年上半年,与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等人一齐率先背冯投蒋。投蒋之后的杨虎城部被编为第七军,该军番号原属桂系,蒋桂战争后,蒋介石为表示对桂系部队合法性的否认,将该番号转给杨虎城。
第七军下辖17师,中原大战中编入何成浚讨逆第三军团中央军,实有兵力八个旅,具体编成如下:
49旅(冯钦哉)、50旅(马青苑)、51旅(孙蔚如)、补充1旅(曹释文)、补充2旅(待查)、补充3旅(姚丹峰)、补充4旅(王乃文)、补充5旅(待查)。
驻军陕西
中原大战以后,杨虎城率部追击西北军进入陕西,成为地方实力派。蒋介石原本答应杨任陕西省主席,可是后来蒋却另外任命邵力子任陕西省主席,只任命杨虎城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由此杨、蒋产生矛盾。
杨虎城部在陕西期间,参加了堵截红四方面军和围剿红25军鄂豫陕根据地的作战行动,结果在围剿红25军作战中于蔡窑裕、九间房、桃花岭、华阳镇翟唤斗中,陕西警备第1、2、3旅和42师柳彦彪旅的两个团先后受歼灭性打击,原任旅长的张汉民(中共地下党员)被俘后遭误杀,张鸿远受伤,唐嗣桐(黄埔一期生)被俘。1935年除夕,红四方面军进攻陕南,克宁强县城,守军杨竹荪团被歼,团长阵亡,刘文伯、王劲哉部退走,勉县也被红军攻占,红军又继续进攻汉中、褒城,时驻守汉中的是38军军长孙蔚如所率段象武旅,褒城为耿景惠团,红军攻城数日未克,又退回川北去了。几度于红军作战,杨虎城所部迭受打击,杨本人也被蒋介石斥责,使得杨蒋矛盾加深,也使杨对红军看法发生变化。
改编情况
概况
到陕西后,杨虎城所部由第7军扩编为第17路军编成如下
十七路军 杨虎城
第7军(冯钦哉
42师(冯钦哉兼)
第38军(孙蔚如
17师(孙蔚如兼)
除上述两师外,杨部在陕西还增编了警备师等部队,警备师后又改为警备第1、2、3旅,此外还有西安绥署特务第1、2、3团,十七路军总部骑兵团、特务营、教导营、卫士队等。
具体编制
十七路军具体编制如下:(基准时间为1936年10月)
总指挥杨虎城 参谋长韩光琦(字威西)
第38军 军长孙蔚如
第17师 师长孙蔚如兼
49旅王毅武
97团任云章、98团李俊彦、99团张之因
100团李维民、101团张骏京、102团张世俊
补充旅耿志介
补1团程鹏九、补2团孙子坤、补3团陈际春
第7军 军长冯钦哉
第42师 师长冯钦哉兼 副师长郭仰汾
124旅武士敏
247团行海亭(占鳌)、248团景行、249团王宏业
126旅柳彦彪
250团王克敬、251团薛如兰、252团楚宪曾
师直属补充团李文澄
师直属第4团王明钦
陕西警备第1旅王俊
1团申及智、2团李家骥、3团刘威诚
陕西警备第2旅张鸿元(字飞生)
4团沈玺亭、鲁秦侠、5团韩子芳、6团唐德楹、沈玺亭
陕西警备第3旅孙友仁
7团张英三、8团杨复震、9团王镇华
绥署特务1团(孔从周、孙辅丞)
绥署特务2团(阎揆要)
绥署特务3团(刘子潜)
骑兵团(孟庆鹏、张廷祥)
教导营(李振西)
特务营(宋文梅)
卫士队(白士彬)
其间各部主官人事曾有变化,未及详述。
遭逢大变
红军主力长征到陕北后,蒋介石命令杨虎城会同东北军进攻陕北红军,东北军在进攻中被红军消灭了牛元锋师、何立中师等部,加之以前陕南剿共的经历,杨虎城认识到,进攻红军很可能让他输光老本,而这也是蒋介石一箭双雕,消除异己的一贯作法。因此,杨虎城在剿共问题上,比张学良要消极得多。另外,杨虎城在西北军时期增和共产党有过接触,在西北军中活动的著名共产傥人宣侠父,曾任杨的秘书长的共产傥员南汉宸,都曾在十七路军做过大量的工作(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丹心素裹——十七路军中供党史资料》,中国文史出版社),地下党员张汉民、阎揆要甚至在十七路军担任了旅、团长。因此,在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方面,杨虎城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在西安事变中,东北军主要负责临潼捉蒋,十七路军主要负责西安市内,事前杨虎城亲自部署赵寿山以演习为名,让部队熟悉行动路线,因而事变中十七路军部队一举将在西安的所有中央系部队和机关全部占领缴械,将在西安的中央大员全部扣压。
西安事变后,十七路军被蒋介石分化,冯钦哉率42师随蒋,被蒋介石扩编为第二十七路军,下辖第42师(柳彦彪)、169师(武士敏)。杨虎城被逼出国后,十七路军被取消,陕西警备各旅等之一部编为177师,由原绥署参谋长李兴中任师长,隶属第38军。此外,还有西安事变其间投蒋,并东出潼关,参与进逼西安的49旅王劲哉部,被编为独立第20旅。从此,十七路军系统部队由地方实力派变成中央军旁系杂牌部队,走上了一条被蒋介石逐步削弱、肢解、消灭的道路。
大分裂
杨虎城率领的第17路军,西安事变前,共有两个军,即第7军和第38军,军长分别是冯钦哉孙蔚如,辖两个整编师第42师和第17师(师长分别由冯钦哉和孙蔚如兼),三个警备旅,再加上直属部队,总计28个团,6万余人。从西安事变开始到杨虎城离开西安出国为止,第17路军在蒋介石“分化收买”之下发生了大的分裂。首先是第7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冯钦哉等一些右派军官,率部随蒋(后被蒋介石扩编为第27路军,下辖第42师、第169师,师长分别是柳彦彪和武士敏),接着警备第一旅王俊部、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和唐得楹两个团(后被编为独立第19旅,但不久后就被撤销番号,部队分散编入其他师)、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部(后被编为独立第20旅)先后投向“南京”,计有14个团,2万余人。第17路军所余不到4万人,编为陆军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辖两个整编师17师和177师(师长分别是赵寿山李兴中),两个警备旅,两个直属团-教导团和骑兵团,第17路军的番号也相应被撤销。
惨淡抗战
孙蔚如部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7月下旬第38军赵寿山的第17师、第177师的529旅(旅长许权中)、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开赴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诸战役。其中,第17师与教导团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敌血战九昼夜,予敌以重大杀伤,教导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529旅在忻口战役正面防守14天,全旅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其中以共产党员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原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忻口战役后就只剩下60多名党员了。
1938年7月,38军扩编为第31军团。11月,第31军团又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1938年7月,孙蔚如部全部开赴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血战永济中,17师补充团102团团副杨法震、教导团团副魏鸿纪牺牲,教导团三营营长张希文和该营全部殉国。第4集团军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而日军也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1940年8月,第4集团军为策应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派出部队在同蒲铁路南段沿线,深入敌后破坏铁路公路。部队出击在安邑、运城、闻喜、夏县一带,先后数十次,打得敌人缩守据点,不敢妄动。
1940年10月,第4集团军离开中条山,调防河南,守备巩县、汜水荥阳、广武百余里防线。10月2日,黄河北岸日军强渡黄河,进占郑州,第4集团军在荥阳、广武地区与敌展开鏖战,配合友军收复了郑州。在3个月的广武战役中,第17师担任主要作战任务,全师伤亡官兵2280余名。其中102团损失了1个营, 有些连队仅余二三十人,但部队士气依然如故。
1944年4月中旬,日军发动河南战役。第4集团军在巩县以东奋勇阻击,530团坚守虎牢关据点7昼夜。虎牢关之役共毙伤日军2500余名,177师伤亡400余官兵。另外在登汜和韩城镇两次大战中,均予日军以重创。1945年5月,在豫西战役中,96军与日军血战官道口,在交战中,共产党员连长张国华指挥全连向山头冲击,身负重伤,排长余得水带领全排战士与敌冲杀,不幸阵亡,但终将日军击退,保障了关中的安全。
日本投降时,孙蔚如任武汉战区总受降官。在19天中,他负责解除日军武装21万人,接受工厂、仓库等300余所,遣编伪军3个军9万余人。
冯钦哉部
第27路军于1937年9月改称第98军,编入第14集团军。1939年10月,原169师师长武士敏接任军长。此后冯钦哉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第98军被改为第2战区东路军(东路军总指挥为朱德)直辖,驻防于中条山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密令其部队消灭山西新军,还派人“拉拢”武士敏夹击山西新军,被武士敏“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表示坚决与八路军合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共同抗日,不把日军赶出中国决不罢休。
1939年下半年,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和国民党内“投降妥协空气”的影响,国民党朱怀冰等部队都离开了艰苦的山西根据地,而武士敏则坚决与中共合作,在官兵中经常宣传“抗日高于一切,坚持抗战到底”的道理。在武士敏的领导下,98军与八路军密切配合,打退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多次猖狂进攻,坚持了山西的抗日战争,为稳定全国抗日战争的局势,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1年5月,日军集结临汾、长治、晋城10万多人向中条山进攻。国民党驻守中条山的部队约20万人。由于无充分准备,庞大的后勤机关不能疏散,部队无法展开战斗,结果受到严重损失,国民党2万多人“投降”,4万多人被俘,1万多人牺牲,其余10万多则奉命退过黄河,唯武士敏率领的第98军转战各地,坚决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日军多次派人劝武士敏投降,但均遭拒绝。一次,日军派一个认识武士敏的叛徒来劝降,武士敏大怒:“我是一个军人,我应该死在抗日的战场!”遂将叛徒扣压。9月下旬,日军集中主力3万余人,将98军合围在沁水县东峪、西峪。武士敏临危不惧,亲临马头山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并多次组织突围,终因敌人封锁严密,受到严重挫折。在突围中,武士敏被敌人子弹击中下腭时,他高呼:“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尔后壮烈牺牲,时年49岁。
武士敏殉国后,国民党军委会调黄埔一期生刘希程继任该军军长。98军此后在蒋介石的改造下,逐步演变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1944年98军被裁撤,所部整编为169师,被调往西南地区,归入远征军,驻守滇西。冯钦哉部的历史至此结束。
王劲哉部
抗战爆发后,王劲哉率独立第20旅开赴中条山,和日军共进行了大小战役20余次,王劲哉逢战必身先士卒、赤膊上阵,斩敌首百余。不久,独立第20旅被扩编为新编第35师和独立第20旅,王劲哉任新编第35师师长兼开封警备司令,编入汤恩伯的第20军团;20旅由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钟松任旅长,划入第9集团军参加了淞沪会战,该部从此成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
在1938年春天的徐州会战中,王劲哉率数千将士,驰援台儿庄外围的曹州,阻击追杀李宗仁部的日军,终使李宗仁将军安全脱险。王劲哉因功被授予一枚特别颁授的纪念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大勋章,新编第35师也被改编为中央陆军第128师,成为国民党200个正规师之一,王劲哉任中将师长。随后,这支部队立即投入到空前绝后的武汉大会战中,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128师损失惨重。
武汉会战后,汤恩伯将128师化整为零。128师尚有战斗力的第382旅,在副师长兼旅长李俊彦带领下,被调往河南充实其他部队。李俊彦后来曾兼任洛阳警备司令,率382旅苦守洛阳,直到洛阳沦陷。128师剩下的兵员连同轻、重伤兵共计不足200人,受令开到湖北咸宁、蒲圻一带自行休整补充,从此名义上归入第29集团军。1938年年底至1942年先后参加了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枣宜会战和豫南会战。驻防中,该师与襄北新四军友好相处,对抗日军的扫荡,整治地方治安,消灭了为害民众的土匪,部队逐渐扩大到3个正规旅1万余人。
1943年,王劲哉制定出收复汉口的冒险计划,不料部下有人叛变,将部队驻防图拍成胶卷偷送给日军,日伪军集中五路部队共10万兵力,对其进行“围剿”。王劲哉不幸兵败被俘。由于种种原因,王劲哉暂时委曲投敌,该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6师、43师,师长由金亦吾、王劲哉分任。暂编第43师成立不久,王劲哉便率部反正,于敌后开展游击战,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暂编第6师于1945年9月被国民政府收编。
走向“新生”
孙蔚如部
蒋介石为了消灭孙蔚如部,于1944年3月以假提升的方式,调赵寿山为第3集团军空头总司令。1945年7月又以同样方式调孙蔚如为第6战区司令长官(战区实权掌握在陈诚嫡系郭仟手里),把原38军、96军合并为38军,蒋介石的嫡系张耀明为军长,辖17、55、177三个师,取消了新编第14师,使部队由14个团并为9个团。
张耀明任第38军军长后,首先向第17师开刀,拟撤免共产党员刘威诚17师51团团长的职务和梁厉生的营长职务。形势所迫,部队党委遂决定,由刘威诚、徐又彬、梁厉生、雷展如负责领导,率17师50、51两个团及49团一个营共二千三百余人,于1945年7月17日在河南洛宁之故县镇起义,18日即与解放军豫西二分区韩均司令员所部会合。
第17师起义后,国民党当局进一步加紧了对第55师的“迫害”和“控制”。1946年5月,在国民党中央军的四面包围下,蒋介石对第4集团军又一次下达整编命令,把第38军改编为整编第38师,55师和177师改为整编第55旅和整编第177旅,将原55师师长孔从洲调任整编第38师副师长,整编第55旅旅长由孙子坤担任,并令整编第55旅从巩县开往新乡“剿匪”,途中准备全部缴械,解散。迫于形势,孔从洲率整编第55旅毅然于1946年5月15日在河南巩县起义。由于起义仓促,准备不足,部队被打散,孙子坤和中共党员孙乃华被俘后牺牲。孔从洲、杨健等人突围后于8月辗转到达晋冀鲁豫边区首府邯郸,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亲切接见和慰问。
1946年6月胡宗南又调整编第177旅李振西部在辉县前线向解放区进攻。中共党员、整编第177旅530 团1 营2连连长吕元璧、3连连长薛生荣于8月8日凌晨2时在辉县率部起义。黎明时分,起义部队安全抵达解放军太行第3军分区驻地林县杨柳川。在这同时,第529 团的一个机枪排也相机起义,进入解放区。
194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以原17路军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了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任命孔从洲为军长,刘威诚、陈先瑞为副军长,辖17师、55师,师长分别是张复振和杨健。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在邓小平、刘伯承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参与了上党自卫战、平汉战役、白晋线战役、辉县战役、汤西战役、豫北战役;强渡黄河后,参与了豫西战役,豫西、陕南根据地的坚持与巩固、豫西“剿匪”等,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卓著功勋。
孙蔚如调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时,由第4集团军的第17师带去张镜白一个团,作为第6战区长官部的警卫团。1946年第6战区撤销后,该团划归武汉行辕主任程潜节制。1948年该团随程潜到了长沙,扩编为第232师,以原17路军干部后任第6战区参谋处长的康朴为师长,张镜白为副师长。1949年8月,该师随程潜起义,光荣地迎接了长沙解放,并对白崇禧残部作战,解放了湘潭。以后该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康朴以解放军某军副军长兼该师师长。康朴转业后,张镜白任该师师长,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
至此,孙蔚如部只剩下整编177旅李振西部这一丝血脉还留在国民党军队中。该部随整编38师转战晋南、陕中,屡受打击。在1949年的扶眉战役中,38军损失惨重,军长姚国俊被免职,李振西接任军长。此后该部随胡宗南退入西南,在西南战役中,李振西拒绝随裴昌会起义,将部队带到四川安县以西,最终还是被迫向解放军投诚。孙蔚如部的历史至此全部结束。
另外,被调离38军的高级将领也先后走向了“新生”。
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孙蔚如任武汉行营副主任。1948年8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春潜居上海,拒赴台湾,并授意部下参加湖南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陕西省副省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赵寿山,194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调到甘肃武威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后,完全被架空,只能指挥一个卫士一个勤务兵,要求出国蒋介石也不同意,于是在1947年3月进入解放区,7月通电起义。1948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委常委兼省长、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李兴中,1945年升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1947年第4集团军被撤销,李兴中不愿打内战,在上海闲居,并积极策动原17路军将领起义。建国后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王劲哉部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将王劲哉诱至西安,投入大雁塔监狱。1945年冬,胡宗南押解王劲哉去南京,在户县机场登机时,机场旋风大作,飞沙走石,飞机无法起飞。王劲哉趁上厕所之机越墙逃脱,北去延安。中共中央任命王劲哉为陕西自卫纵队军总司令。后来1948年,王劲哉被中共中央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1949年他随军到关中,任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1952年调陕西省人民政府任参事室主任参事,曾任陕西省一、二届政协委员、常委。
金亦吾,内战时曾任第15绥靖区高参、第14兵团参谋等职。1949年10月向解放军投诚。
冯钦哉部
冯钦哉在抗战结束以后,担任有职无权的第12战区副司令长官,华北剿总副司令。1949年随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起义。
非常可惜的是,杨虎城将军没能等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天。七七事变后,杨虎城欲返国“参战”,但遭到蒋介石拒绝。他报国心切,仍然决定回国。但当他于1937年11月回国后,就被军统特务逮捕,从此便失去了自由,先后被囚禁达12年之久。在“蒋家王朝灭亡”之际,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全家被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监狱。
建国后,原17路军将领中,有4位分别被授予中将或少将军衔。1955年,孔从洲、阎揆要被授予中将军衔,张希钦(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时,任杨虎城警卫营连长)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杜瑜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杨虎城部队从事兵运工作)晋升为少将军衔。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3 17:08
目录
概述
军队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