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圩港,位于江苏省
张家港、
江阴市境内,原为关丝沙与焦沙之间的条流槽,清同治十一年(1872)开挖成河,为刘海沙第十一条人工开挖河道,故称十一圩港。又因在一干河东,也名二干河。位于
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澄锡虞高片地区,是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的骨干排水河道,同时也是江阴和张家港两市境内调蓄、排水、供水和航运的骨干河道。
名称变迁
十一圩港,清同治十一年(1872)开挖成河,为刘海沙第十一条人工开挖河道,故称十一圩港。民国14年(1925)与新庄港(蔡浦)、黄泗浦接通。民国16年(1927)被国民政府土地局命名为二干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国后两名通用。
干流概况
十一圩港,位于张家港市域中部。南起江阴市
顾山镇北漍村(南口)。往北经乘航、东莱、锦丰等集镇,至锦丰镇十一圩港口入长江。全长27.2公里。张家港境内南白杨舍镇李巷村,流经凤凰、杨舍、锦丰3镇。全长26公里,底宽15~20米,底高0米。边坡系数2.5。江阴市境内长2公里,称五节桥河。
水文特征
据1976~2005年水文资料,十一圩港年最大引潮量1.77亿立方米(1979年),年最大排水量2.82亿立方米(1999年);日最大引潮量每秒186立方米(1979年9月8日),日最大排水流量每秒137立方米(1999年7月1日)
主要支流
盐铁塘(北段),又名内河。位于市域中东部。两起杨舍镇,往东经常熟、太仓。至上海市嘉定,入
吴淞江。全长95公里。境内起自蒋桥.与二干河(十一圩港)相交,沿张杨公路北侧往东,经鹿苑至西哟塘。长13.05公里,底宽6~20米,底高0~1米,边坡系数2~2.5。该塘是条古河。相传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吴王刘濞为运输盐铁,沿岗身(长江古江岸)开挖成河,故名盐铁塘。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时有淤塞.几经改道。清光绪《常昭合志》云:原塘“西起自江阴县境。由谷渎港入常熟界,贯乌沙港、新庄港、黄泗浦、三丈浦、奚港.其东侧为大小陈浦冲失,土人重开,易名长寿塘。东过福山复见原塘……抵窑镇入太仓界。复经嘉定与黄浦江相接,全长300余里。”境内原两起杨舍城区中部谷渎港。与东横河相接,往东经原化肥厂至二干河(十一圩港),借二千河段折北,至蒋桥再折东。经鹿苑抵西肠塘,全长16.5公里。后又将谷渎港至二干河(十一圩港)段改为东横河。今该塘横贯市域中东部。贯通二干河(十一圩港)、西肠塘,为市域东部承转水源、高低分治、调节排灌及交通运输的重要河道。
华妙河,位于市域南部。西起杨舍镇新民村与二干河(十一圩港)相交,往东经塘桥集镇至妙桥集镇,与西呖塘交会。全长9.77公里。底宽8~12米,底高0.5米,边坡系数2.5。该河为老河新开。1980年利用东西横塘,自新民至妙桥.截弯拓宽,部分新开。原计划与华塘河凿通。连接华士和妙桥,故名华妙河。后因故未接凿。属市域南部横贯东西的重要河道。
黄泗浦,又名黄泗浦大塘。位于市域东南部。南起凤凰镇栏杆桥。通二干河(十一圩港)。往北经鹿苑集镇西,至杨舍镇黑桥入南横套。流经凤凰、塘桥、杨舍三镇。长约8公里,底宽4米.底高1米。该浦古代为出江大港。海虞24浦之一。唐代鉴真高僧第六次东渡13本即从黄泗浦起航。今浦边建有东渡苑,另有天主堂、南宋古窑遗址等。
朝东港,位于乐余镇域东北部。东起红闸村六干河,往西北经西界港集镇至锦丰镇厚生村十二圩港。途经乐余镇双桥、东兴、红星及锦丰镇厚生、久生、新港、耕余、西界港等村。长11.15公里,底宽3~4米,底高1米。坡比1:2。该河又名横港。形成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西自三兴十三圩港.东至东界港出江。后随新围圩田向东延伸至六干河。1978年,又自十彳圩港向西延凿至十二圩港。因朝东向得名。属排灌河道。
常通港,位于乐余镇域东北部。东起乐余镇红闸村.接六干河.往西北至锦丰镇厚生村交二干河(十一圩港)。流经乐余镇双桥、向群、红星、红联、红闸和锦丰镇厚生、久生、耕余、乐杨、鼎盛等村。长20.2公里,底宽6米,面宽26~31米。开凿于民国元年(1912年)。为原常熟县与通州县的界河,故名常通港。属运输、排灌河道。
大寨河,位于锦丰镇域东北部。东起三干河,西至二干河(十一圩港)。流经厚生、乐杨、鼎盛等村及海沙社区。长5.25公里,面宽12米。形成于1975年冬。因属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开挖,故名大寨河。属排灌河道。
新西河,位于凤凰镇域北部。东起三丈浦,向西经两张集镇至安庆二干河(十一圩港)。流经金谷、双龙、西参、魏庄、安庆等村。全长8.89公里,底宽8米,底高0米,坡比1:1.5。该河原称长寿塘,为南北朝梁代常熟境内“七里一纵浦、十里一横塘”主要河道。原长12公里。1973年至1975年全线拓浚、截弯取直。因属原西张乡境内新浚河道,更名新西河。属镇域北部主要运输、排灌河道。
锦西河,位于锦丰镇域中部。东起西港接一干河,西至郁桥入二干河(十一圩港)。全长3.7公里,底宽4米。流经西港、侨顺、郁桥、建设等村。开挖于1959年,因连接锦丰、西港得名。属运输、排灌河道。
新丰河,位于杨舍镇域东部。东起庆安村,往西经乘航村至民丰居委会。全长3.5公里。以二干河(十一圩港)为界,东段开挖于1975年,长2.4公里,底宽4米,底高1.5米;西段开挖于1996年冬,长1.1公里,底宽4米,底高1米。属排灌河道。
团结河,位于杨舍镇域东北部。东起七海坝与南中心河、三干河相交,往西经庆东至东莱村与二干河(十一圩港)相会。全长3.5公里,底宽3米。开挖于1990年至1991年初。取名团结河。属排灌河道。
治理开发
河道工程
十一圩港,原为关丝沙与焦沙之间的一条流槽。清同治十一年(1872)开挖成河,为长江刘海沙水道沿岸第十一条人工开挖河道,故名。曾先后于民国9年、民国14年、民国35年疏浚整治。
1951年,沙洲、塘桥两区(时属常熟、沙洲县)组织民工拓浚十一圩港乌墩至郁家桥段,长18.88公里,完成土方26.7万立方米。1965年,又浚新庄里至南中心河段,并在离十一圩港口2:6公里处建三孔节制闸一座,同时,新庄里筑坝与南北高乡隔断,防止客水下注。
1970年代初,苏州地区水利局曾组织有关县对澄、锡、虞地区水利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认为要解决澄、锡、虞地区东北部和沙洲县南横套河以南乘航、杨舍等乡25万亩农田排水受阻问题,应拆除新庄里土坝,全面拓浚十一圩港,改县级河道为区域性河道,扩大排水范围至澄、锡、虞地区。据此,沙洲县于1975年、1978年两冬分两期拓浚整治。
第一期拓浚蒋桥以北段,长15.2公里。工程设计标准按河、闸泄量同步要求,确定河床过水断面,闸上游到北中心河段,长1.5公里,河底宽30米;北中心河至郁家桥段,长1.4公里,河底宽由20米渐变为30米;郁家桥至蒋桥段,长9.7公里,河底宽20米;闸外段2.6公里,河底宽30米。河底高程均为0米,河坡1:2.5,并拆除新庄里土坝,使南北畅通o1975年冬,第一期工程开工,翌年春完工,完成土方258.8万立方米,拆迁各类房屋1047间,挖废面积682亩,压废面积746亩,回填老河156亩,建配套闸6座,国家投资150万元(其中配套建筑物经费43万元)。
第二期拓浚蒋桥至北涸段,沟通张家港内河航线。工程设计标准:蒋桥至盐铁塘段长1.3公里,河底宽20米;盐铁塘以南段,长10.5公里,河底宽15米,河底高均为0米,边坡1:2.5,其中7公里为裁弯取直新开河道。1978年11月下旬,第二期工程上马。江阴、沙洲两县分别成立工程指挥部,划段包干,同年12月告竣。这期工程共完成土方247万立方米,挖废土地823亩,压废面积598亩,拆迁各类房屋1989间,电力灌溉站3座,国家投资155万元(其中沙洲县完成土方173万立方米,完成国家投资124.35万元)。
经整治后的十一圩港,河道顺直,北通长江,南连无锡东青河、北兴塘,可直趋无锡市,沿线与锡北运河、盐铁塘、张家港等主要河流连接,成为澄锡虞地区一条主要的引排水骨干河道。加快了南水北排,且便利交通航运,大大缩短了苏南、苏北运输线路。
涵闸工程
十一圩节制闸,又名二干河闸,距长江口1.6公里。因位于锦丰镇北边的十一圩港口上,故名。为三孔节制闸,中孔为通航孔,净宽8米,两边为泄水孔,各宽3米。闸底标高0.7米。闸梁底标高7米。采用直升式平面钢闸门。油压启闭。附设汽一20级公路桥,净宽5米。西闸首设控制室,闸墩设工作桥,并设管理房。设计排涝流量48.5立方米/秒,受益面积72.09平方公里,耕地10.8万亩。始建于1965年5月,分别于1974、1978、1984和2000年加固整修和改造,净宽14米,设计排水流量53立方米/秒,引水流量120立方米/秒,属挡潮防洪、排灌兼利的沿江中型闸。套闸为水利通航坝闸,由十一圩港越闸与闸上闸组合而成。据1965年汛期实测资料,最大引排流量分别为164立方米/秒和76.1立方米/秒。
张家港市十一圩江边枢纽,位于张家港市十一圩港入江口约2.5公里处,是一座兼具挡潮、排涝、通航等综合利用的Ⅱ等大(2)型工程,是泵闸枢纽工程。工程按照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300年一遇高潮位校核,长江侧、内河侧堤防防洪设计标准分别为100年、50年一遇,排涝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拆除老节制闸和老套闸,新建节制闸、泵站、清污机桥、导流墩,套闸,连接两岸的闸顶交通桥一座等。2023年7月完成通水验收。
十一圩港两岸沿线支流众多,主要有北中心河、南横套河、盐铁塘、东横河、华妙河等,除盐铁塘和华妙河外,其它支河已建闸控制。
航道航运
二干河(十一圩港)航道属锡十一圩线,为Ⅵ级航道,规划航道等级四级。该航道南北走向。自无锡市亮坝桥口起,经无锡、江阴、至张家港境内锦丰镇十一圩港,接长江。全长62.1公里。因连接无锡与十一圩而得名。张家港境内南起与江阴交界的杨舍镇东开桥,往北经蒋桥至十一圩港口。途经杨舍、凤凰、锦丰等镇,全长25公里。航道常水深平均达2.5米,航宽16米,航道最小弯曲半径达450米。
是无锡、江阴市经张家港巿通往长江的航道和行洪通道。1994年由江苏省政府定为五级航道。该航道因未经整治,大部分航段水深2米,航道底宽20米左右,桥梁净高仅3米,通航100吨级船舶(一说全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