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大相
明朝诗人
区大相(1549—1616),字用孺,号海目,广东佛山市高明区阮埇村人。区大相在明万历元年(1573年)与胞兄区大枢同时中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又与胞弟区大伦同时中进士,一时传为佳话。中进士后,区大相前往北京任职,授翰林院庶吉土、检讨,参修国史、玉牒,升赞善,转左春坊左中允、知制诰、起居注、经筵侍讲等。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出任南京太仆寺丞,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因患“痹疾”返回广州。此后一直生活在广州,直至病逝。其一生著述丰富,至今存有《区太史诗集》《区太史文集》等。其为文有奇气,援笔数千言,是对明代岭南诗坛影响巨大的诗人。工于诗,诗律板严,铸必炼,为明代岭南诗家之最。现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阮埇村有故居遗址留存。
生平事迹
区大相的父亲区益和哥哥区大枢都是明朝的举人,他和弟弟区大伦则是明朝万历17年(1589年)同榜进士。
登第后区大相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先后授任检讨、国修国史、经筵展书、户部尚书等官职,负责草拟皇榜诏令。后因弹劾权贵被调任太仆寺丞、替皇帝掌管御马。不久他称病带着两个儿子区怀瑞、区怀年返回广州的别业定居。父子三人终日吟咏唱和,最终成就了在诗坛的地位。区大相成为“岭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两个儿子在岭南诗坛上也都享有盛名。
还和其弟区大伦倡议建起灵龟塔
相传当年区大相、区大伦将其母亲苏氏的骨灰运回阮埇故乡时,船将靠岸,却不知为何总有一股推力推回。后有龟数只浮出水面,将船托至岸边,才得以上岸。于是,兄弟俩相信神龟显圣,办过丧事之后,立即倡议建筑灵龟塔。塔为七层,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32.3米,塔第一层直径7.2米,内径2.4米,各层原用木板作楼阵,塔外置平座(后来重修时,木板楼级改为砖结构,木栏杆改铁水管),各层檐口饰以琉璃瓦。塔第一层本供二座石佛像,后散失。
万历29年(1601年),灵龟塔建成,并存留到如今,庇佑一方百姓。“祸水四起,蛇蝎为患,民不聊生”的土地,从此世代安居。
大相虽官宦不显,却在明代诗词学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人所编《粤东诗海》赞其诗“力祛(馆阁体)浮靡,还之风雅……明三百年岭南诗之美者,海目为最”;明末粤籍名士陈子壮也称其诗:“其言廓,如征文献者,以是集为之”,认为可以用来证史。
而大相本人则认为:“古者,史官陈诗采风以观国俗,离歌巷谣猥杂并载,因其美刺以定庆让。”又说:诗亡即风亡,王者不采风,诸侯不贡俗,则赏罚不行,固亡。”由此可见,区大相是把采风看作与采史同等重要,把写纪事诗以讽刺时局,看作是事关国家兴亡的重大事情。其记事诗亦因他此种认识有了极大的证史价值。区大相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改变了明代诗歌的写作风气。崇祯《肇庆府志》说:明兴,前后七子称诗号翰林为馆阁体,大相始力祛浮靡,还之风雅三百篇,以至汉魏盛唐各造其极,陈言习气为之一变。
诗词作品
附其游少林寺诗二首:
少林晚坐
区大相
山扉横夕景,石室吐晴烟。
门对吹笙岭,窗临洗耳泉
岩阴回竹院,香梵起花天。
坐待浮丘鹤,归来松上眠。
游少林寺值雨
区大相
清昼入门春雾浓,坐深檐溜递疏钟。
泉声欲过三花树,云气常生二室峰。
入夜萧条清客梦,翻阶滴沥带游踪。
明朝拟趁嵩高目,好放晴光随杖龙。
望七星岩
(一)
仙山对城郭,累累七星岩。
中有太古文,世人了不识。
(二)
几度别仙山,瀛洲绿水环。
碧桃开又落,乱点玉台斑。
采莲曲
(一)
锦袖清川曲,红妆绿水洲。
可是怜孤棹,时时出并头。
(二)
妆成翻自爱,临水照娥眉。
荷筒误攀折,撩乱不成丝。
(三)
荷花与人面,相对两相疑。
歌声人未觉,白鹭已先知。
(四)
别浦千花暝,回舟一水香。
停桡休更折,留着伴鸳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30 16:05
目录
概述
生平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