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柱是陶瓷传统装烧技术的术语。传统装烧工序大致有:整理
匣钵、装坯、安排窑位、安兜脚、满窑、架表等工序。匣柱是窑位安排工序过程中匣钵叠放起来的柱状,所以叫匣柱。
即使用支钉和垫圈,把同类器物相叠,大件中套小件,以增加装烧量。或不使用支钉和垫圈,将碗内底部旋露出一圈瓷胎,称之为“涩圈”或“干底”,器物层层相叠时,以免粘釉。罐类采用垫饼正烧法,碗类采用叠装正烧法,大型碗类采用垫圈支烧法。瓶类将瓷坯直接放在托座上。盒类须先将盘钵置于托座上,再把盒坯放在盘钵四周,1钵放置6~8个,然后在盘钵上加1垫托,上面再置1盘钵,钵上再置瓷坯,依次叠装。
将匣钵放于匣钵垫上,在匣钵内装入瓷坯,然后一个个依次重叠,一直叠至窑顶。为避免器物烧时粘连,瓷坯与匣钵中间加1个垫饼或垫圈,使瓷坯与匣钵保持一定距离。盘、碟、盒的装法均相同,所使用的匣钵种类不同。盘、碟和一些浅形器,采用钵体宽矮的平底钵或小环底钵。折腰弦纹碗使用环凹底钵。
视坯体高度重叠扣套圈,置一莲瓣纹碗,不采用匣钵,将碗正放于托座上,其上再复扣一瓷碗坯,依次仰复装置,为对口装。其他一些浅形器,也采用这种装法。口边无釉(即涩边)的碗,为芒口碗,采用支圈烧造,将未经焙烧过的支圈,放于耐火泥饼(垫饼)上,再把瓷坯置于支圈上,依次叠烧,称为芒口碗复烧法。
明、清时代,使用匣钵支烧,即正烧方法。青花瓷,一般采用正烧法和对口烧法两种。碗、盘、盆等器物叠装在匣钵里烧,1匣装1器;小型杯类或盏类,采用对口烧,用对口烧法的器物,其口部称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