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7月7日,当时在中国传媒界被称为“北方巨擘”,该刊由
冯武越、谭北林所创办,吴秋尘主编。是一家独资经营的刊物。冯武越,为当时
中国银行总裁
冯耿光之子,曾留学法国,能文、能书、能画,担任过
张学良的法文秘书。
画报简介
《北洋画报》内容包括时事、社会活动、人物、戏剧、电影、风景名胜及书画等,以照片为主,兼有文字,其宗旨在于“传播时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副刊专载长篇小说、笔记、名画、漫画等。
《北洋画报》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是在《北洋画报》的报头之下,每一期都刊登一幅人物肖像,如名媛闺秀、戏剧电影名流、学校女高才生、交际花、美女以及军政界名人。
翻开穿越岁月时光的《北洋画报》,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生活的众生百态鲜活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军阀、政要、富绅、名伶、贵妇、名媛,照片、图片、书画、诗文,南北东西、中国外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古迹、风土名胜、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轻松活泼,原汁原味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当时的社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图文线索,如溥仪出走津门、
陆小曼与徐志摩成婚、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演讲等。
《北洋画报》问世后,立即成为天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热销画报。 刊期初为周刊,继改为三日刊,最后为隔日刊。《北洋画报》当时在中国传媒界被称为“北方巨擘”。
画报影响
《北洋画报》影响一个世纪的中国著名画报和天津日日新闻社这张照片不同的是,北洋画报社旧址的照片很多读者都很熟悉,因为在近代中国,《北洋画报》实在是一份太有名气的报纸,时至今日,围绕它仍然有很多故事。
关于北洋画报社的地址,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考证普遍认为是在法租界五号路(今吉林路)。而文史学者侯福志曾记述:他花重金收藏的一张1934年7月7日出版的《北洋画报》八周年纪念专号,该专号刊载了一幅北洋画报社二层办公小楼的照片,并标明报社地址位于法租界二十三号路(今兴安路)。但据著名报人
吴云心先生的《吴云心文集》记载,北洋画报社“在今和平路滨江道以东的一条胡同内”。侯福志介绍他在数年前,曾按照图片和文字提供的线索,在兴安路附近进行过寻找,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报社旧址的蛛丝马迹,猜测这座建筑早已无存。
如其所言,《北洋画报》作为当年中国一份完备的画报,在多年后依旧被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而今,围绕这份报纸,已经出现了收藏与研究的两大阵营。在一些出售旧书报的网站上,《北洋画报》是其中的高价品,一份比较完整的有连续年份的合刊,售价在上万元,但仍处于缺货状态。
而对于《北洋画报》的研究,最近几年也成为学界热点。记者在中国知网学位论文部分进行搜索,以《北洋画报》作为研究对象写作硕士和博士论文的有十几篇,这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著名的画报,在二十一世纪仍在发挥着它的影响力。
《北洋画报》于1926年创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北洋画报》的创立与兴盛伴随着民国时期天津城市化的进程,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北洋画报》创刊号上表述了创刊的缘由:“中国的报纸杂志,就现今人民知识程度而论,总算够发达的了!然而社会所最需要的画报,却还十分缺乏!画报的好处,在于人人能看、人人喜欢看,因之画报应当利用这个优点,容纳一切能用图画和照片传布的事物,实行普及知识的任务,不应拿画报当做一种文人游戏品看!举凡时事、美术、科学、艺术、游戏,种种的画片和文字,画报均应选登,然后才能成为一种完善的报纸,这样组织完备的画报,中国还没有一个!”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7月29日,《北洋画报》因财力不支停刊。从创刊至停刊,先后出版共计1587期,总信息条目47000余条,并于1927年7月至9月间另出版副刊20期。为北方画报中刊行最长、出版期数最多的画报。
《北洋画报》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一扇窗口,让我们回眸和感知许多过往云烟。该刊对研究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现代史和“九。一八”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华北政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研究京剧、电影等艺术及中国近代书画艺术和近代教育、体育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办刊宗旨
该刊宗旨在于“传播实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副刊专载长篇小说、笔记、名画、漫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