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
唐代李商隐诗作
《北楼》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二句悲愤人生无欢;三句写春花夕,有象征意味;四句谓“不知寒”,语中自含彻骨之寒;后四句写在异地怀归的感情,诗人登楼北望,想念着京城中的朋友,并为他们的遭遇而担心。全诗极写身处异域的寂寞苦闷和对中原的怀想,感情真挚,结句尤沉痛。
作品原文
北楼1
春物岂相干2,人生只强欢。
花犹曾敛夕3,酒竟不知寒4。
异域东风湿5,中华上象宽6。
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7。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北楼:指桂林城北楼。《桂海虞衡志》:“朔雪至(严)关辄止,大盛则度至桂林城下,不复南矣。北城旧有楼,曰雪观,所以夸南州也。”
2.春物:春天的风物。相干:相关涉。
3.花:指南方盛产的朝开暮萎的木槿。敛夕:花儿白天开放,至夜间收合。敛,收。
4.酒竟不知寒:谓酒后竟然无春寒之感。以透露地处远离中原的异域。竟,居然。
5.异域,异地。此指桂州。
6.中华:这里指中原地区。上象:天空。言中原华夏之域天宇宽阔,不似此地之逼仄。
7.轻命:看轻自己的生命。倚:《全唐诗》校:“一作俯。”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白话译文
春天风物跟我有甚相干?人生在世只好强自为欢。
木槿花到晚上依旧敛合,饮酒竟然令人忘记春寒。
异乡的东风充满了湿气,回想中原天空无限广宽。
在这楼上正好向北眺望,不惜自轻性命凭倚高栏!
创作背景
唐宣宗即位后,一反会昌之政,大力斥逐李德裕党人。大中二年(848年)春,李商隐在桂州又听到郑亚被贬的消息,写了这首诗,以表自己之凄痛。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首联谓春日景物与人无关系,“春物自芳菲”(何逊诗),与人本不相干,人们见到生机勃勃的春景,可以使人奋发。对于浪迹天涯的李商隐,可以借春光强为欢笑而已。以“岂相干”将以往的美好心情一笔勾销,归于虚无。
颔联谓对酒赏花,惟有木槿花朝开暮萎,并无中原地方万紫千红轮番开放的盛况。饮酒在炎方,并不能使人感受到驱寒的兴致。花亦无情,酒亦无聊。
颈联谓炎方气候潮湿,不如中原天高气爽也。南国异地,吹来的东风中都带有潮湿之气;北望中原,天空无比广阔。南方四季不分明,既无万紫千红轮番绽放的盛景,也无北方赏春时饮酒御寒的必要,不免使一心赏春的诗人意兴全无。而湿气浓重的南方天气也使诗人倍感压抑哀莫大于心死。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当一切的人生追求都渐渐落空时,生命也不足惜了。
末联谓登斯楼北望故乡,独倚危栏,置生死于度外也。思家心切,直抒情感,为了北望中原,甚至不惜性命而独倚高栏,结句沉痛。此透露出诗人的绝望之情,伤痛至深。
全诗极写身处异域的寂寞苦闷和对中原的怀想,表现了自己在苦闷中勉强寻欢的一种惆怅无聊的心情。
名家点评
清·朱彝尊:写旅况深痛至此!(《李义山诗集辑评》)
清·姚培谦:愁人见好景亦愁,所谓强欢也。花开酒暖,正所谓春物者,其如异域荒凉,中华远隔。人生至此,真非景物之所得宽解。轻命倚危栏,其词亦迫蹙矣。(《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屈复:望乡之切,至于轻命。“犹”字轻花一步,“竟字重酒一步,言花之夕犹敛,若与人共愁者,而酒竟不知,安能强欢乎?(《玉生诗意》)
清·纪昀:前四句一气涌出,气脉流走。五六句亦格力亦大,但七八句嫌于太竭情耳,此等是用意做出,然愈用意病痛愈大,大为全篇之累也。(《玉谿生诗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诗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5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