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县北朝墓群位于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南,距
邺城遗址10千米,共有134座墓冢,是东魏、北齐时期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埋葬聚集区。
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磁县文化馆发掘了几座磁县北朝墓群内的墓葬,规模较大的有高润墓、茹茹公主墓等,根据出土墓志判断这一墓群主体并非“曹操疑冢”及魏晋古墓,而应该是北朝时期的墓葬群。
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邺城考古队,开始对邺城遗址进行持续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随即对磁县北朝墓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田野考古勘察,共计发现并编号123座墓葬。
1987年,邺城考古队对磁县湾漳村一座大型砖室壁画墓进行了考古发掘,根据墓葬位置、规模、出土遗物和文献记载,推测该墓很可能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武宁陵。
2005年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定将经过北朝皇陵区,经多方协调,水利部门也对河道路线多次改变,但依旧涉及多座大墓需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5年—2007年,邺城考古队先后对编号M63和M003的大墓进行全面考古勘探和发掘。
遗址特点
磁县北朝墓群墓葬散布于磁县县城以南古漳河和滏阳河之间的平原和西岗地带,向南延伸至河南省安阳市境内,是东魏、北齐邺城的陵墓区。
M63陵墓位于磁县讲武城镇孟庄村西南,是一座保存有较大封土的北朝墓葬,现存封土平面呈圆形,残高约4米。墓葬地下部分包括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墓道呈斜坡状,向北与甬道相连,墓道和甬道之间有一堵封门砖墙,甬道后端设置了一道石门。墓室面积近30平方米。在墓室东北部地面上发现有脱落的彩绘壁画痕迹,四壁也依稀可见壁画残迹。
天子冢位于磁县西南申庄乡前港村东南有座大型陵墓,地上封土直径120余米,高达30米,是磁县北朝墓群中封土规模最大的一座,推测为东魏孝静帝西陵。
义平陵位于磁县大冢营村西北,直径约80米,残高约25米,据已发掘的茹茹公主墓志内容记载,这座大型墓葬应为齐献武王高欢的义平陵。
元祜墓墓葬坐北朝南,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和甬道、墓室构成,全长约25.5米。墓道为斜坡状,向北与券顶过洞相连。墓室面积约21平方米,地面平铺青砖,四壁均残存有壁画。
文物遗存
磁县北朝墓群出土有一批规模较高的随葬品,包含彩绘陶俑、墓志残块、贴金云母饰片、珠饰等。
陶塑镇墓兽是中国古代墓葬中颇具神秘色彩的随葬品,放置在墓中镇恶避邪。镇墓兽有人面兽身和兽面兽身两种造型,皆昂首蹲踞,背竖鬃毛,尾上卷,有的带有翅膀,有的顶竖冲天戟,巨口獠牙,相貌狰狞。
元祜墓四壁上壁画色彩绚丽、技艺精湛,东、西壁南半部分相对称的位置分别绘制有青龙、白虎图案,北半部分各绘一个身着朱红色褶服的官吏。北壁是壁画的主体部分,墓主端坐在一个三足榻上,身后还有7扇屏风画做遮挡。南壁墓室入口东、西两部分,各绘有一个人物形象。整个墓室就是一个木构建筑的缩影,各壁彩绘木柱,柱上架梁,梁上为人字形拱,由于墓顶坍塌,其上壁画已佚失。
文物价值
磁县北朝墓群为了解和研究北朝时期,特别是东魏、北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艺术及东西方经贸往来提供了素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历史文化
磁县北朝墓群的确认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早年由于对墓群缺乏科学的考古工作,在民间有着许多讹传,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许多诗人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由于文人墨客的历史描述,使这一墓群带上了神秘色彩。直至墓志出土才判断这一墓群主体并非“曹操疑冢”及魏晋古墓,而应该是北朝时期的墓葬群。
俞应符《曹操疑冢》: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陇。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藏君尸。
保护措施
1982年,磁县北朝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至二批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磁县北朝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旅游信息
磁县北朝墓群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南。
从邯郸市人民政府驾车,大约48分钟到达磁县北朝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