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北山庙会)
吉林省吉林市地方传统民俗
庙会(北山庙会),吉林省吉林市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自从乾隆三年(1738年)建药王庙,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庙会,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据《吉林通志》载:“二十八日,北山药王庙会,男女出游,演戏旁设茶棚,会馆尤众。妇女为所亲病许愿,由山麓一步一叩直造其巅。游人掣酒植,聚饮山林中,兴尽始返,亦一盛会也。”
药王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祭祀天、地、人三皇、药王孙思邈,并配祀历代名医。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祭祀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关平周仓等神祇。玉皇阁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祭祀玉皇大帝等神祇。
在民国年间,每年庙会前后几日,吉长、吉海、吉敦三条铁路,加车运送赶庙会的人们。有善男信女从黑龙江、辽宁等地赶来赴会。可见庙会影响之深广。
解放后,百姓安居乐业,庙会更是盛况空前。庙会正日子(四月二十八日),吉林市万人空巷,北山附近几条街道全部封锁交通,一切车辆全部绕行。山上山下、公园内外全是游人香客。据统计,1985年赶庙会的人达三十万。
主要活动
北山的庙会主要有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节,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和五月十三的关帝庙会。四月初八的佛诞节,主要的佛事活动在市内的观音古刹等寺庙举行,此日入庙焚香的,多是佛教信徒或居士;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娘娘庙会主要祭祀的是三霄娘娘:琼霄、碧霄、云霄。
每逢庙会,香客游人纷至沓来,于神前焚香置供,献牲具醴,布施行祭,顶礼膜拜,以祈神佑。戏班艺人前来献艺娱神,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观者潮涌。庙前及上山沿途,货摊林立,茶棚食馆栉比,万商云集,百货辐辏,品种齐全,供人选购,生意红火,呈一时之盛。香客游人在进香拜神,购物听戏之余,还登高,赏景观光,并于林中聚餐会饮,尽兴始返。当下北山庙会的主要内容是商品交易和文娱活动。
北山庙会,有两种特色产品,一种是纸葫芦,一种是文明棍。北山庙会的纸葫芦,以红黄颜色为主,捏褶粘糊而成。大至二三尺,小到二三寸,可随君所欲。到北山赶庙会的人,买纸葫芦已成惯例。每年药王庙会前,将旧的纸葫芦烧掉,再在庙会上卖一二个新的药葫芦,悬挂家中,以求药王赐以灵丹妙药,驱病安康。北山文明棍起源于1917年。这年,三道码头一家铁匠铺的少掌柜留东洋回来,带回来一根铁文明棍。邻居看这东西既美观又实用,便依葫芦画瓢做了一些,拿到庙会去卖,销路很好。解放前夕,做文明棍的旋铺已多达26户,棍的样式品种多达40余种,年产量20余万根。随着吉、黑、辽及关内游人香客频繁往来,物美价廉,造型美观的北山文明棍声名远播。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吉林北山庙会是东北颇具影响的庙会,独具特色,不仅融儒、释、道多元信仰于一山,还集满、汉、朝、蒙、回等多民族习俗于一体。
传承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吉林北山庙会是东北规模最大的庙会,吉林又是吉林将军(后来是吉林省府)的所在地,当局者很重视北山的管理,多次发布文件,禁止私搭乱建,侵占绿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管理北山。市政府多次发布通告、法规,对北山进行全面的规划、管理。管理人员达到近千人。每年财政拨款二百余万元经费。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吉林市艺术研究所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获得庙会(北山庙会)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庙会(北山庙会)项目保护单位吉林市艺术研究所(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2012年4月28日,吉林北山庙会拉开序幕。北山公园山上山下,热闹非凡。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庙会”,四月十八为“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为“药王庙会”。庙会规模在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达到顶峰。
2013年6月11日至17日,牡丹江第二届北山庙会暨端午节民俗文化活动周在北山公园门前举行,动分三大部分六项活动九方面内容,主要有看表演、尝美食、买特产、品影展、观奇石珠宝等。
参考资料
庙会(北山庙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吉林市北山庙会.吉林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3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