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自幼聪明,勤奋好学,精读经书。庆历六年(1046)与弟
刘攽参加丙戌科会试,同中进士。刘敞廷对时本为第一,因编排官、
翰林学士王尧臣(天圣五年丁卯科状元)系刘敞内兄,为避嫌疑,宋仁宗将刘敞列为第二,将河南邓县
贾黯列为第一。 刘敞
进士及第之后,以大理评事
通判蔡州(今河南汝阳县)。庆历八年(1048)十一月,因父亲去世,请假回家守丧。皇祐三年(1051)二月,守服期满,奉召还朝,试
学士院,迁太子中允、
集贤院。第二年,任
吏部南曹、考功
员外郎。同年八月,权判
三司开拆司。
皇祐五年(1053)四月,又权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1054)八月,同修起居注,九月
召试,迁
右正言、
知制诰。次年八月,出使契丹,在契丹一年。还京后,出知扬州(今江苏扬州市)。不久又迁
起居舍人,知
郓州(今山东
东平县),兼京东西路
安抚使。接着又召返,纠察在京
刑狱,并曾
主试嘉祐四年(1059)的
礼部考试。后因
吕溱犯有过失被贬,刘敞认为吕溱过轻而朝廷罚重,与台谏官多次争论,得罪了许多人。于是有的官员与执政宰辅合力攻击刘敞。刘敞自知不能在朝廷立足,适逢永兴军(在今陕西西安市)缺编,刘敞便主动请求出守永兴军。于是以
翰林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
嘉祐八年(1063)八月,奉召还朝,判
三班院,徙判
太常寺。
英宗即位后,侍英宗讲读,深得英宗嘉许。刘敞多病,要求出守
外郡,遂出知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县)。治平三年(1066)召还,但刘敞已病重,不能上朝,于是改
集贤院学士、判南京(今
河南商丘)留守司
御史台。
刘攽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
国子监直讲。熙宁中(1072),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为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论新法不便,贬泰州
通判迁知
曹州。曹州为盗区,重法不能止;攽为治尚宽平,盗亦衰息。迁京东
转运使,知兖、亳二州。
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
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为
秘书少监,以疾求知
蔡州。在蔡数月,
召拜中书舍人。
元祐四年卒。攽为人
疏隽,不修威仪,喜谐谑,数招怨悔,终不能改。
刘攽邃于史学,与
司马光同修《
资治通鉴》,专职汉史,作《
东汉刊误》,为人称诵。 刘攽、
刘敞与敞之子刘世奉尝合著《汉书标注》,世称三人为“
墨庄三刘”。“墨庄刘氏”被奉为古代家庭教育典范。刘氏卒后,家中除藏书千卷外别无财产。其妻指藏书对子女曰:此乃“墨庄”,将诗书作为家产教子女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