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位于中国
北京市,成立于2022年3月,以便推动房建成院士牵头申请并获批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获教育部每年博硕士各50个招生专项指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拥有多个“大平台”,包括“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极弱磁测量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量子传感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中英量子传感技术”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航天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获批“导航制导与传感——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团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共有教师119人,其中北航教师62人、北航兼聘博导12人、北航杭州和宁波研究院属地化科研人员45人。包括两院院士6人(含兼聘),国家级杰出人才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8人,博士生导师38人(含兼聘),硕士生导师43人(含全职博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研制成功核心指标国际领先的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实验研究装置、小型化原子自旋陀螺仪原理样机、高精度光学陀螺位置姿态测量系统及磁悬浮惯性稳定平台、卫星新型姿控储能两用飞轮、大抽速超高真空磁悬浮复合分子泵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系列创新成果。发表SCI论文6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十九届中国专利金奖1项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科研团队依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进行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2007年以来,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国家一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北航/北京市/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8人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研究生5人、首届中国(国际)传感器大赛特等奖1项、北航“研究生十佳”博士生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