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前身为建校时期成立的基础部化学专业,成立于2010年8月18日,是
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56年,设立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1979年,开始招收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理科)、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工科)。
1981年,开始招收化学专业本科生。
2006年,获化学(理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工科)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
2010年,获化学(理学)一级博士授予权;同年10月,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获批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认证单位。
2011年5月,设立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北京市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同年,设立化生学院分析测试平台。
2014年,获批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0年8月18日,以原应用科学学院化学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为主体,融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的学术梯队,成立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6年1月,挂牌成立“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22年6月,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3个教学系,有2个本科专业。
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生物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专业:应用化学、生物技术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含1个自设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化学学科自2012年起连续7年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排名数段位列前20-30%。
博士后流动站:化学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化学(理学)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合成化学(自设)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化学(理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工科)、生物学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生物与医药专业、材料与化工
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共同建设)
教学建设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建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5个专业实验室;学院设有化生学院分析测试平台;有4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研究型教学示范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
北京科大学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物理化学A》《遗传学实验》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出版教材8部、专著2本,获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5项。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设有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和农药残留检测等科研平台,先后购置有LC-MS-MS、GC-MS、扫描电子显微镜、投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生物芯片、实时定量PCR仪、全自控微生物发酵罐、TOC仪等仪器设备,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有多功能扫描探针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表面等离子共振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显微操作系统、高精度立体三目显微镜摄像系统等科研仪器设备。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配备了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实验设备,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约600万元;田间试验基地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和延庆区旧县镇,常年租用的试验基地面积达到50余亩。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化生学院分析测试平台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小角度XRD衍射仪、液质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系统等大型仪器,价值约2000余万元。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37人、副教授29人;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李正平
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张少青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研究中心、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有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认证单位。
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认证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果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承担“973”计划子课题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三五”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各类重要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一半为高水平学术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45.7。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企业委托等一系列研发项目,近5年来已经获得研究经费2000多万元,发表论文300多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已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近年来生物农业中心工作人员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PNAS,Plant Cel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3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人才奖励10多项。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实验室主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项目、农业农村部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等。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Over 14% Efficiency in Polymer Solar Cells Enabled by a Chlorinated Polymer Donor(2018年)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学院院徽外圈由学院中文名和英文名组成,内圈由苯分子和DNA双螺旋结构图组合而成。
学院吉祥物为”花生仁“。
精神文化
院训:推陈出新,格物致知
社团文化
学院开展过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百科知识竞赛、新生篮球、“吾肆放歌”歌手大赛、饺子文化节等活动。
现任领导
(注:以上内容来源)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