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高等院校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始于1994年,2008年正式成立法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办法学专业的理工院校之一,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法学院坚持“法律+科技”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精通法律与智能科技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和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的涉外法治人才。学院现已形成法学本科、双学位、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系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1994年创办法学本科教育, 2008年正式成立法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坚持“法律+科技”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法律人才,现已形成法学本科、双学位、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及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乘风者抟扶摇而上”,法学院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学科优势,坚持法学特色学科带动主流学科整体发展的思路,以夯实的基础力求全面发展,近年来,根据国家重点战略需求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法学院重点建设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带动国际法、民商法、法理学和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环境法等学科协调发展。
“不拘一格育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教学特色提升人才质量。学院注重国防科技、人工智能、网络科技与法律的交叉融合,设计了一系列“法律+科技”的特色课程。法学“法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院获批教育部“法律实践教学基地”项目,通过与20多家政府单位共建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加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多次在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获得冠军和最佳辩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科实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法学院与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法学院和法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国家留学基金第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承担单位,学院每年选派学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短期访学或攻读学位。学院每年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参与教学,同时设立国际法全英文专业,课程对所有法学专业学生开放。
“直挂云帆济沧海”,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将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矢志奋进、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法天法地、弘道弘仁”的院训,共同铸就了北理法律人文理兼修的独特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面向未来,北理工法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力争走向全国法学院校的前列,创建一流法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包括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讲师21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52人,包括国际宇航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以及国家各专业学会副会长,博士化率达90%。
学科建设
法学院依托学校在国防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网络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坚持法学特色学科带动主流学科整体发展的思路,重点建设五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平台(包括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中央网信办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带动引领国际法、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学科全面协调发展。
学院秉持“法律+科技”的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设立“法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由法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共同开办,是国内第一个法律和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
科研实力
近年来,法学院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成立并建设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例如国家航天局空间法律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与解决研究院等,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如《中国空间法年刊》《北理法学》等学术刊物,组织出版了“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法文库”和“北理法学文库”。
学院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科研成果不断增多,科研成果的层次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与肯定。建院以来,法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法学院组织了一系列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如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高端论坛、全国智能科技法治论坛等。
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依据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法律和司法政策,了解外国法律和法学动态,具备分析和解决法律实际问题能力,适应国家法治建设需要,具有“法律+科技”特色的国际化法治人才。
“法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是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开办的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两个学科优势,开展“法学—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教育。该项目贯彻科技与法律深度交叉融合培养理念,以智慧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培养既具有系统法学基础知识、熟悉中外法律和法学动态,又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法律领域工程问题、法律问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兼具卓越法治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特色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赛促学,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型竞赛,如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就业深造
法学院每年均有超过6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众多优秀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从事立法、司法、律师服务、法律顾问和其他管理工作,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海内外交流
法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科实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与多所世界知名大学的法学院和法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第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入选单位和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学院每年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参与教学,选派学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短期访学或攻读学位。2021年,学院再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每年可全额资助11人前往世界知名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或参与联合培养。学院建有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并开设国际法全英文课程,课程对所有法学专业学生开放。
为推进北京理工大学向国际一流理工大学迈进,加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际视野,资助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成才,学工部、国际交流合作处及教育基金会经常联合开展“海外计划”发展性资助系列项目,支持和资助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国外高等学府开展实践学习活动。该项目面向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大二至大四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家庭经济困难双培学生)。
参考资料
法学院:法天法地,弘道弘仁!.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学院简介.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师资概况.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3 15:21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