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英文:Beijing Wuzi University 缩写:BWU),简称“物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东段,是一所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北京物资学院的前身是国家物资部门1963年成立的北京经济学院物资管理系,1980年正式建立北京物资学院。建校初期,校址选在中国机电设备公司所属的北京通县北库,条件艰苦,只有一个系、一个专业、几本教材和40多名教职工。
1983年,学校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6年,随着第一期校舍的落成,办学主体迁入现校址,学校调整成立4个系、6个专业,办学体系初步形成。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彭真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同年,学校开始与北京经济学院合作培养物资管理硕士研究生。
1988年,国务院机构重组,组建物资部,学院隶属物资部;1992年国家撤销物资部,组建国内贸易部,学院划归国内贸易部;1998年,国家调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学院划归北京市管理。
突破发展
北京物资学院是中国最早开展物流本科教育的高等学校,开创了国内物流理论研究的先河,第一次较系统地将物流概念引入国内并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创办了全国本科第一个期货专业、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期货模拟仿真实验室、第一个物流系统与技术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等。
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教育工作的李岚清同志,专程到学校视察工作。新世纪前,该校既已建设为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2008年5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普通高校评估专家委员会评定为“优秀”。
2012年,学校成立了“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探索“一平台四渠道”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
2016年6月27日,北京物资学院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京东电子商务学院,在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培训、企业发展、政策研究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为中国电商行业提供高素质的定制化人才,推动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可持续发展。
2018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并入北京物资学院。
2020年,北京物资学院和京东集团达成合作,共同建设物流科技型产业学院——京东学院,重点围绕“物流科技”“应急物流管理”等方向开展建设研究,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
2021年,学校正式开办物流工程(京东科技实验班)。2023年继续向全国投放招生计划。
2022年7月15日,通州区政协与北京物资学院举行政校合作签约仪式,区政协主席为北京物资学院授予“智库单位”牌匾,表明今后双方将通过智库建设合作,实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平台与高校的合作共赢。
2024年11月,北京市已建设的14个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包括北京物资学院的智慧物流交叉学科平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22日,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28个
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22日,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队列并与北京交通大学进行共建。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24个在招专业全部上榜,近50%的专业软科排名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等9个专业等级提高,B+及以上等级专业数达83.3%。其中,采购管理专业三年蝉联全国排名第一,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二。评级为A+专业数2个、A专业数1个、B+专业数17个、B专业数4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22日,学校有教职工826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29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5.5%。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北京市劳动模范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人,北京市高创名师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9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骨干教师和骨干人才5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4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9人,长城学者6人,北京市创新人才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培养1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8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4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15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5月22日,学校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7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全国优秀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6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4部,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案2个。
合作交流
学校推进与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全国商务系统、期货行业系统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五大合作”。与南通市、洛阳市、山东省科技厅等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南方物流研究院、现代物流产业(华东)研究院,逐步形成服务地方的合作模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已经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90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科研课题、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2023年,学校与美国纽黑文大学合作举办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正式批准,并于同年开始招生。合作项目实行本科四年在北京物资学院学习的“4+0”双学位培养模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建有双碳研究院、大运河研究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期货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所、商贸流通企业研究所、政府会计与审计研究所、数字经济与电子商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5月22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课题60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08部,发表学术论文749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学术论文292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200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底,图书馆馆藏纸本资源总量1243282册,数据库50种,其中中文数据库32种,外文数据库14种,中文平台资源2种,中文硬件系统2种。现设有期刊阅览室、库本及工具书(包括原版外文)阅览室、中文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坊、研讨室、多功能厅等,拥有阅览座位2006个,电子阅览室机位184个。
《
中国流通经济》(原名《
中国物资》)创刊于1987年2月,是由北京物资学院主办的财经类理论刊物,主要发表流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国内外流通领域的理论动态和发展方向,传播市场信息,交流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借鉴中国国外的管理经验和物流科学技术,开展国内外流通领域的学术文化交流。被选用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CAJCED统计刊源期刊、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2023年,《中国流通经济》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复合影响因子为7.201(上年5.896),增加幅度22.1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3.810(上年3.118),增加幅度22.19%。
校园文化
形象标识
学校徽志为双同心圆形,内圆中间部分为蓝底阴文篆书“物’字,内环上方为中文手写体校名“北京物资学院”、下方为英文新罗马体大写校名“BEIJING WUZIUNIVERSITY”。
学校旗帜为学校标准社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学校徽志、横式中文手写体校名与英文标准字校名。
精神文化
北京物资学院的校训是厚德博学、笃行日新。
厚德,体现了北京物资学院立德树人,师生以崇高道德修养为立学为人之本;博学,体现了北京物资学院师生以博学为立学成才之基;笃行,体现了北京物资学院教育教学注重实践,追求知行统一的学风;日新,体现了北京物资学院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奋进精神。
“厚德博学,笃行日新”,密切相联相辅相成,体现了“德”与“才”的全面要求,“学”与“行”的完整统一,实践与创新的永恒追求。
《走向未来》是北京物资学院的校歌,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由北京物资学院10级校友张迁谱曲、校团委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娜拉将这首歌曲编配为管乐合奏。
行政管理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