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是
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的学部,为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历史沿革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立,地理学部起源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类。
1922年,学校撤部设系,其中设有史地系。
1928年,史地系正式分为地理系、历史系。
1993年,地理系改称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1997年,资源科学研究所成立。
2003年,组建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资源学院,与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联合共建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年,组建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2007年,获批科技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年11月,由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资源学院、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2023年5月,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并入。
办学条件
部系专业
据2024年4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内设二级机构8个,本科专业7个。
教学机构:地理学院、自然资源学院
珠海校区本科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地理科学2个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科学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师资力量
地理学部现有专任教师201人,100%具有博士学位,23%获得境外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境外工作背景。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称号59人项,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和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项,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项。2007年区域地理教学团队获批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022年,“区域地理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区域地理教学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傅伯杰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刘宝元、史培军、李小雁、效存德、张强、张立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史培军、刘宝元
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王静爱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静爱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李小雁、张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何春阳、程昌秀、丁瑞强、缪驰远、王帅、吴秀臣、杨静、潘峰华
万人计划拔尖人才:沈妙根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史培军、邹学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程宏、陈云浩、陈晋、何春阳、李晓兵、李小雁、潘耀忠、唐宏、武建军、严平、阎广建、周涛、张春来、张立强、张强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殿廷、刘学敏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静爱、周尚意、刘慧平、葛岳静
学科建设
据2022年1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安全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点:自然灾害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变化、自然资源、自然地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GIS
据2022年1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理学
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自然资源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在2012年的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居于全国地理学首位,在2016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地理学2个A+单位之一,同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2022年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继续获评A+。
教学建设
据2022年1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野外实习基地及创新实践基地10余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励耘计划”地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1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工程中心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中心: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2年1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近五年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各类重大科学研究任务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1亿元。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SCI/SSCI文章1700余篇,核心期刊文章1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71部,其中专著60部,译著、编著等11部;获得发明专利166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61项;获得科技奖励5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35项。
合作交流
据2022年1月学部官网显示,地理学部与海外众多高校、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通过联合学位项目(如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的“2+2”培养项目、“3+2”本硕培养项目)、联合实习项目(如与加拿大女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联合实习)以及短期交流项目;地理学部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海内外合作研究、研讨,同时搭建平台进行双向合作对话。每年平均有两百多人次出国进行科学研究及参加学术会议;每年有近百人次中国国内外学者应邀到地理学部讲学、开展合作研究;每年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为海内外同仁搭建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平台;地理学部主持并运行国际综合风险防范计划。
文化传统
学部部徽以北京师范大学校徽为基础,体现了学部围绕学校发展,中间的图案以地球和1902相结合,体现了学部始于1902年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类,也体现了地理科学这一特征。
据2022年1月学部官网显示,学部曾举办“山川共阅,烟火同听”2022元旦晚会等活动。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