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下辖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是北京大学下辖机构,成立于1993年5月3日。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原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5月3日。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名誉主任吴树青,主任杨河,副主任王东、陈占安、夏文斌、郭建宁。
该中心成立以来,发挥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精心组织课题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其中包括:吴树青教授撰写的《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一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论文奖;薛汉传教授的著作《时代发展与中国特色》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王东教授和丰子义教授分别撰写的《邓小平理论与跨世纪的中国》和《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索》均进入北京出版社“跨世纪青年学术文库”等等,都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领导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织,以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12位知名教授为主承担的“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受到北大学生的欢迎,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12位教授的授课教材由北大出版社于1998年6月公开出版,书名为《邓小平理论专题讲座》,此书至今已印刷13次,发行量超过50万册,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
该中心成立以来,在组织北大师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逐渐使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坚持一贯,常抓不懈。研究中心每年都与学校党委宣传部、社会科学处联合,在“五·四”北大校庆前后举办全校性、跨学科、高层次的学习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一年围绕一个主题,其中,1994年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1995年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96年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跨世界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1997年的主题是“邓小平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学校举办的第一个学术研讨会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与北京大学”;1999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研讨会的主题是“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这些研讨会一般都有中宣部、教育部、北京市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首都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参加,新闻媒体每次都有报道。研究中心还在学校的支持下,先后于1995年上半年和1998年上半年两次举办全校性的学习邓小平理论征文活动,每次应征文章都在100篇左右,中心组织认真评阅,隆重颁奖,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种良好氛围。在研讨会和征文活动的基础上,由研究中心编辑、北大出版社已公开出版了两本“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学习论文集”,其中1997年书名为《真理之树常青》,1999年书名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另外,研究中心还在1998年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北京大学纪念文集》。
北大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将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并吸收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研究工作,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邓小平理论基地。
第一,进一步组织队伍。要在强化专兼职研究人员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多地组织各个院系,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接纳外来力量参加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强调多出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强调多出优秀研究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研究人才,要力争在5年时间里有10名左右的青年学者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第二,进一步组织课题。要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课题,强化课题。从大的方面,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深入、全面的研究;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创造性研究;加强对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新情况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加强对干部和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提出的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将分为两个大的课题:一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源流和发展研究,二是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第三,进一步组织活动。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发学术活动,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征文活动并编辑出版论文集;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并就一些重大问题组织调研和研讨等活动。计划在2002年,举办“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国际理论研讨会。
第四,进一步加大支持。学校将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做为重点基地建设,并纳入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总体规划,将自2000年开始拨50万元经费予以支持,并在研究中心的人员、办公场所、图书资料、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帮助。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6 09:3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