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的前身是1958年设于
外交学院的
阿拉伯语专业点,1962年并于北外亚非学院,设阿拉伯语教研室,1981年独立成系,已走过50多个风雨春秋。
鸿基初创(1958-1980):新中国诞生后,中阿友好关系发展迅速。1958年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纳忠奉调入京,于外交学院建阿拉伯语教研室,同年9月
阿拉伯语专业开始招生;1961年9月北外亚非语系建阿拉伯语专业,1962年9月,外交学院的阿语专业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亚非语系,纳忠任亚非系系主任,余章荣任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教研室正式成立。1980年该专业成为全国第一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硕士点。
展翅翱翔(1981-1995):随着阿语教学事业的发展,1981年6月,北外阿语专业独立成系,1986年成为该专业第一个博士点;上世纪80年代中期,阿语系顺应社会对阿语人才的多层次要求,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办学活动,1983年9月开设成人夜大教学,1984年10月首创中国阿语函授教学;1994年阿联酋捐赠兴建的阿语楼竣工。
步入辉煌(1995):1995年阿语楼正式投入使用。阿语系在教学、科研等领域成就突出,确立了其在国内阿语教学界的领先地位,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现有本、硕、博各层次学生200多人。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相继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阿语系拥有一支责任心强,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全国领先,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全系现有教师2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含博导)5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8人,讲师及助教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15人,外籍教师2人;先后累计有35人次获学校基础阶段教学“陈梅洁”奖,5位教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所有教师均在
阿拉伯国家留学或进修过。阿语系教师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近百册教材、专著、译著、论文集及课外读物,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校级奖。
阿拉伯语系拥有完整的教学层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确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的教育层次。该系现有北京市重点学科一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北京市优秀重点学科、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1958年设阿拉伯语本科专业点,1980年成为全国第一个阿拉伯语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成为全国第一个阿拉伯语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2年成为全国唯一可以接受阿拉伯语博士后的单位。该系现有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
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阿拉伯语语言学与翻译研究、阿拉伯文学研究、阿拉伯社会文化(含中东问题研究)等。
本系拥有中国最大阿拉伯语教学基地——扎耶德阿拉伯语与伊斯兰研究中心(阿语楼),其内设有 1 个电脑实验室、 2 个语言实验室、 1 个视听实验室、 1个图书阅览室,还有可供研究生实习用的、国际会议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宽敞明亮的教室、 2 万余册的外文藏书、几千种图书音像资料以及电脑、摄录像机、投影仪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快、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阿拉伯语人才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