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公园
北京市海淀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圆明园遗址公园,又称圆明园遗址公园景区和圆明园景区,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的旅游景区,景区地处中关村大街之北、清华大学以西,白颐路、清华西路均可直达景区。景区是在圆明园遗址上建起的一座主题性公园,是京郊皇家旅游景区著名文物遗址旅游胜地。1988年6月对外开放。
发展历史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皇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清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清乾隆元年(1734年),乾隆帝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并且,在郎世宁、王志诚、蒋友仁的携手努力下,在长春园北面建造了中西合璧的西洋楼景区。圆明园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将西方园林艺术融入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先例。
清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圆明园遗址仍由颐和园管理部门代管。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下令禁止任何机关移用圆明园石块。
1956年2月,经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批准,北京市园林局在圆明园内荒地进行绿化,用地18公顷。
1959年12月,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划定圆明园的绿化用地设计范围为423.5公顷。
1960年3月11日,海淀区人民委员会公布海淀区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名单,圆明园西洋楼残存石雕及散失在朗润园的五块刻石列于其中。同年5月,市园林局完成征用园内农业用地1069亩。
1962年5月,根据大力支援农业的精神,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万里决定将圆明园已征用的土地和地上苗木移交海淀区管理。6月,北京市市园林局与海淀区签订移交协议,计交地1809亩、树木72万余株。颐和园代管之苇塘等不作移交。移交后,海淀区人民政府责成海淀区农林局将圆明园绿地交海淀公社西苑大队管理。
1964年10月,海淀区成立专业绿化队,圆明园遗址交由海淀区绿化队管理。
1973年,海淀区人民政府在圆明园遗址召开现场会,明确规定不许擅自砍伐园内树木、不许挖山取土、不许挖掘砖石和随便建房。
1976年11月,圆明园管理处成立。
1979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圆明园遗址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5月,园内由颐和园代管的309亩苇塘移交圆明园管理处管理。同年8月,北京市人大40名常委视察了圆明园遗址,建议“迅速采取措施,开辟圆明园遗址公园”。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把圆明园遗址规划为遗址公园,这明确了圆明园遗址的发展方向。同年,北京市政府召开了圆明园遗址保护整修专题会议,研究圆明园遗址的整修问题。并决定成立“北京市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由副市长白介夫任主任,副市长张百发和市政管委、文物局、海淀区及圆明园学会负责人任副主任(该筹建委员会1986年更名为建设委员会,相继牵头的副市长有陈昊苏、张百发、何鲁丽、汪光焘等)。与此同时,市政府并拨专款40万元,用以修复长春园围墙。
1984年12月1日,福海景区整修开工典礼举行,历时7个月竣工,继而又动工整修绮春园的山形水系,至1986年6月开缆放船。
新宫门,以及西洋楼的万花阵,均在原址照原样修复。
1988年1月,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开始对社会开放。
1990年和1993年的两次征地,圆明园遗址公园回收了盛时圆明园规模的全部土地使用权。
1991年至1992年,圆明园遗址公园整修和建设方面重点修复了别有洞天西山四方亭、绮春园鉴碧亭、浩然亭;全面补砌绮春园东半部河湖自然石驳岸4960延长米,新建凤麟洲九曲桥;全面清整西洋楼遗址西半部,廓清各座建筑基址及喷水池,并归位部分石件。
1992年12月,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工程开工,至1994年5月放水竣工。
1994年4月起,遗址公园全面复建三园围墙,至1995年底圆明园北墙、西墙等共修复4835延长米。1995年~1999年,继续复建三园围墙,圆明园内外墙共修复10700延长米。
1997年至1998年,清挖福海,整修福海周边遗址,共挖土方13.24万立方米,清整遗址3604平方米,新建桥梁1座,改造桥梁6座,铺装道路2183.92米,整修福海驳岸5992.7延长米。
1997年,建成思永斋西三孔翠鸟桥,思永斋东未名桥,长春园西侧山上3个四方亭。
1998年,建成长春园十三孔长桥。
1999年5月,北京市政府责成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着手《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对圆明园进行历史研究、现状调查分析、综合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与功能,编制完成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该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规制定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北京市领导、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分别于1999年8月25日和2000年3月9日,组织文物、规划、建筑、园林等方面数十位专家以及北京市文物局、海淀区政府等有关单位参与进行讨论和审定,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最终于2000年9月29日和2001年12月13日分别正式批复同意。
2008年7月29日,九州景区对社会试开放。九州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包括复建如意桥、南大桥和棕亭桥三座古桥;修整景区约40万平方米,包括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曲院风荷、洞天深处14组园林景观。
2021年10月18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免费开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偏东,西北去西直门二十华里。圆明园遗址公园所在的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9º53′~40º09′,东经116º03′~116º23′之间。
地形地貌
综述
圆明园地区的土壤主要有褐潮土、湿潮土和沼泽土三种类型。
褐潮土
褐潮土是圆明园地区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分布于本地区地势较高的地段,较其它类型的潮土偏旱。褐潮土中的碳酸钙含量通常介于1.5~3.5%,呈微碱性反应,pH7.5~8.4。粘化过程微弱,无粘化层形成。在约50厘米以下受地下水作用,有明显的潮化特征,锈斑及铁子较多,有时可见到砂姜。质地以中壤和轻壤为主,土层中的养分比较丰富,保肥力较强。褐潮土适于生长各种中生植物。在圆明园地区,各种针叶林、阔叶林和灌草丛都分布在褐潮土上。
湿潮土
湿潮土主要分布于圆明园地区的洼地,面积仅次于褐潮土,是潮土向沼泽土过渡的类型。这种土壤通体碳酸钙含量较高,多为5~8%;全剖面为微碱性反应,pH8.0~8.5。湿潮土有明显的发育层次,表土即可见到锈纹、锈斑,往下逐渐增多,心土多为有大量锈纹、锈斑及铁子的粘质土层,底土为锈黄色壤质土层,有砂姜分布,有蓝灰色斑纹的潜育层。在圆明园地区,湿潮土上主要生长各种湿地草丛。各种湿生植物和中生植物中的一些喜湿种类,在这种土壤上生长良好。
沼泽土
沼泽土分布于水塘、水沟的边缘及其附近地段,大部分时间为水层覆盖,面积明显较上述两种小。由于是在积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长期处于嫌气环境,矿物质铁脱氧还原,形成游离态亚铁化合物,并在土体内迁移聚积。在亚铁土以下形成浅灰蓝色潜育层。在旱季中,脱水氧化形成锈斑,淀积于结构表面或孔隙中,或形成铁结核。底土或有砂姜。沼泽土中的有机物分解缓慢,积累较多,因此,表土常出现黑色间夹蓝灰色土层。土体中的碳酸钙含量为4~6%;呈微碱性,pH7.5~8.5。这种土壤适于生长各种挺水、浮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在圆明园,水生草本群落中的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都生活在沼泽土上。
气候特点
圆明园遗址公园所处北京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盛行东南风;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1.6℃;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以北和西北风为主,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为南北风向转换季节,年平均风速2.6米/秒。
水文特征
圆明园遗址公园水系分布在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最大湖面面积分别为23.6万平方米、30.2万平方米和49.0万平方米。根据2004年卫片统计结果,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东区湖面有水面积分别为19.07万平方米、11.25万平方米和35.47万平方米,分别占各自湖面总面积的80.8%、37.2%和72.4%。
主要景点
蓬岛瑶台遗址
蓬岛瑶台遗址位于福海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福海为圆明园最大水面,四岸建有十余处园林佳境。当年,每至端午,必进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1985年恢复福海景区山形水系时,蓬岛瑶台东岛六方亭、西岛园林建筑先后按原貌修复。
别有洞天遗址
别有洞天遗址位于福海东南隅山水间,是一处崖秀溪清、亭台错落、环境幽雅的园中之园。雍正帝曾在此景内命道士炼丹,乾隆、嘉庆二帝也均喜在此景内游憩。现已成为一处难得的山水园林佳境。残桥与修复后的鉴碧亭。圆明三园原有大小桥梁百余座,历经百余年风雨,只留下这座残桥,成为圆明园沧桑历史的见证。鉴碧亭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居宫门内西侧湖中,重檐方亭四面各显三间,外檐悬“鉴碧亭”匾。1992年在原址按原貌复建。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是西洋楼各组建筑中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殿门前台阶下有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坐像,按中国古代计时法十二时辰由相应的动物依时喷水,正午时刻,十二只铜兽同时齐喷,俗称“水力钟”。如今,这一贝壳形状的巨大石雕,仍然屹立在乱石之中。
远瀛观遗址
远瀛观是建在高台上的一座非常漂亮的欧式大殿,全部用汉白玉建造,石质和雕花都十分精致。这座楼阁式大殿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添建而成,共有十七间,香妃曾在这里园居。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送给乾隆帝的一块巨大挂毯曾存放于此。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后,还在殿里陈列过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给乾隆帝最重要的一件寿礼——天体运行仪。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位于远瀛观高台之南,为石龛式,内有一座七级水盘,顶端有一大型狮子头,水盘喷水可以形成七层水帘。其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铸梅花鹿,鹿的两侧有十只状似奔驰的铜狗。大水法前左右各有一座巨大方形喷水塔,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一齐喷水。
观水法遗址
大水法对面就是观水法,观水法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分别雕刻有西洋军旗、甲胄、刀剑、枪炮图案。围屏东西侧各列汉白玉方塔一座,再向外侧各有一座巴洛克式西洋门,出门向南可拾级登临泽兰堂。
含经堂遗址
位于长春园中心地带,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基本建成。其四周山水环抱,是本园最大的建筑风景群,为乾隆帝归政“娱老”之所。盛时,乾隆帝每于灯节后率先莅此,并多次在这里接见民族首领,宴赏外国来使。含经堂内贮有乾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和乾隆《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文化活动
人文历史
名称由来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相关人物
“圆明”是雍正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主要活动
1994年4月2日,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到圆明园遗址公园海岳开襟北岸参加北京义务植树日活动。
2010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系列纪念活动正式启动。其中,以瓷器为主的出土文物展和以石刻为主的回归文物展均为首次举办。
2016年10月18日,圆明园迎来罹难156周年纪念日,为了铭记过去、不忘历史,圆明园遗址公园在当天向公众免费开放,并举办了《圆明园四十景图》展、纪念圆明园罹劫156周年学术报告会、“勿忘国耻、勿忘历史、强国强军”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2007年6月8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夜,由北京市文物局、海淀区政府主办,圆明园管理处、海淀工商联承办的“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首归仪式”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成功举办。
2024年8月10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推出“相约七夕,爱在海淀”专场文化活动。
管理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系海淀区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成立于1976年11月。旨在保护修护遗址,建设遗址公园,服务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旅游事业。1983年10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百发、白介夫批准,圆明园管理处升格为处级事业单位,由海淀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
所获荣誉
1998年11月,圆明园遗址公园被北京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
2008年11月20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国家旅游局的国家AAAA旅游景区评审。
2010年10月9日,圆明园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
2012年4月17日,圆明园遗址公园荣膺首批全国标准化示范单位。
2020年1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认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1年8月,圆明园遗址公园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4月1日至10月31日
公园大门 6:00开园,7:00开始售票,19:00停止售票、停止入园,21:00闭园;
西洋楼遗址景区 7:00开门,19:00停止进入,21:00关门;
盛时全景模型展景区 7:00开门,19:00关门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公园大门 6:30开园,7:00开始现场售票,17:30停止售票、停止入园,19:30闭园;
西洋楼遗址景区 7:00开门,17:30停止进入,19:30关门;
盛时全景模型展景区 7:00开门,17:30关门
注:停止售票前两个小时停售通票,园中园售票时间与公园首道门售票时间一致,停止售票后不能再入园
提示:公园暂不提供行李寄存服务。
门票
售票处设在绮春园宫门(正常开放)、长春园东门(正常开放)、二宫门(正常开放)、藻园门(正常开放)。正觉寺门因马首展,仅开通线上售票渠道。
成人门票:10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月票:每人15元/月[每月1日起办理当月月票,月票当月有效,持本人1寸照片及月票底版在售票处窗口办理];
年票:每人120元/年[每年1月1日开始办理,年票全年可办理,当年有效,持本人1寸照片在售票处窗口办理](年、月票办理后不退不换,丢失不补);
成人门票:15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成人门票:10元/人次;
半价门票:5元/人次;
成人通票:25元/人次;
半价通票:10元/人次;
【免票政策】
1.对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2.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凭“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或其他有效证件免票;
3.现役及退伍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武警官兵、烈士家属凭有效证件免票;
4.残疾人持残疾证免票;
5.省、部级以上劳模、见义勇为人员凭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件免票;
6.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国防日(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六),圆明园罹难日(10月18日)全园免票;
7.持圆明园年、月票仅限入园使用(不含西洋楼遗址区和全景模型展厅);
8.北京市公园年票无效。
【优惠政策】
1.18周岁以上、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购买学生惠票,(不含研究生、国外学生证、短期培训学员、成人继续教育学生)。
2.持有社会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持证半价优惠。
交通
到达圆明园绮春园宫门乘车线路有:331、424、432、438、498、508、579、601、664、特19路等。
到达圆明园长春园东门乘车线路有:305、320、365、375、424、432、626、664、982、特4路等。
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B口。
2019年10月18日,圆明园迎来了罹难159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让更多的人走进圆明园,纪念日当天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
据圆明园遗址公园官微消息,2021年9月18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当天圆明园免费开放。
2022年10月18日,圆明园将迎来罹难162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让更多的人走进圆明园,纪念日当天圆明园遗址公园将对公众免费开放。
路线
绮春园南门(玉兰花)→鉴碧亭(杏花)→三园交界乘车→镂月开云(牡丹)→杏花春馆(杏花)→武陵春色(桃花)→西峰秀色(紫藤)
正觉寺→天心水面码头(荷花)→西洋楼遗址西口码头→西洋楼遗址东口→全景沙盘码头→翠鸟桥(乘船)
南门→涵秋馆(菊花)→三园交界→银杏大道(银杏)→西洋楼遗址
正觉寺→鉴碧亭→仙人承露→三园交界→银杏大道→西洋楼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7 17:0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