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解放前夕,社会上会弹奏古琴的人数寥寥无几,在北京也是屈指可数。而古琴流传至当时已有千余年历史,眼看弹奏古琴的技艺即将失传,当此时刻,1947年,由张伯驹、管平湖、王世襄、溥雪斋、查阜西、汪孟舒、杨葆元、郑珉中等人倡议成立了“北平琴学社”,广泛联系社会上的琴友,定期组织艺术交流,不少慕名而来学琴的人有青年人,也有中年以至老年人,使得北京的古琴活动有了崭新气象。新中国解放后不久,政府成立了民族音乐研究所,对古琴会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视,并给予了的支持与领导,1954年古琴会乃改名“北京古琴研究会”,其名称恰恰符合“古为今用”的思想。对文化艺术事业卓有建树的
周恩来总理曾几次邀请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到
中南海演奏古琴,其中
毛主席、
朱德、
陈毅等也会参加。
溥雪斋曾任该会副会长,还多次受邀去中南海奏琴。今天在王迪灌制的“
老八张”音碟中可以听到他的几首琴曲演奏。
1961年瑞典人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成为该会第一名也是最后一名学员,她师从王迪,并得到溥雪斋、管平湖、查阜西等古琴演奏家的指导。毕业时,北京古琴研究会赠送给林西莉一把明代“鹤鸣秋月”古琴。
北京古琴研究会自成立伊始,便对全国所有被收藏者收藏的古琴进行调查、统计,同时他们也开始了批注、出版历史上的古琴名曲这一庞大工程,将其写成
五线谱,还发行了一些古琴曲的
唱片。如1954年查阜西、王迪、许健用3个月的时间往来奔走于17个城市,录制、记录古琴弹奏者演奏的金曲,发现了许多被认为不复存在的曲谱和一些著名的老琴,1958年查阜西把调研成果发在《存见古琴曲谱辑览》。
北京古琴研究会的音乐家和研究人员,其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像管平湖长期靠修理家具、漆器等为生,还可绘画,他修缮了现在被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的古琴“
九霄环佩”。查阜西一直就职于民航局。
吴景略其后才在音乐学院担当了教师。溥雪斋为北京古琴研究会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1962年《古琴曲集》的第一部分出版,以五线谱的方式记录、收集了39首最有名的古琴曲,同时好多段曲目以78转唱片发行。其后,北京古琴研究会又在祖国各地调查中找到了200多篇有关古琴的散文和笔记,成为《琴曲集成》这个中国音乐史上最巨大项目的依据,该书已出版16集。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天翻地覆,斯时很多
传统文化守护者的声音都被大革命、大跃进、反右和“左”的意识形态所淹没。在北京,老
城墙拆了,
牌楼毁了,
古董字画拿出来砸了、烧了。剩下的人,一个个都如丧家之犬,终日在颤抖中如履薄冰地惶惶度过每一天。北京古琴研究会也难逃厄运,被迫取消。
直至1980年北京古琴研究会方恢复活动,吴景略曾任会长。1989年北京古琴研究会进行了登记注册。吴景略去世后,1998年理事会讨论通过了新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名单。出席1998年10月10日活动的
郑珉中、许健,均担任了北京古琴研究会的副会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