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1958年建校时创办的院系之一,前身是1958年9月建校初期成立的有机系。 1978年,高分子系正式成立,时设高分子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工程两个专业。199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办学历史
1958年9月建校初期成立的有机系。当时设置有基本有机合成工艺、高能燃料、塑料工艺、合成橡胶工艺和辐射化学等专业。
1960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把学校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有机系增设了合成纤维工艺专业。
1962年有机系对专业进行了调整,调整后设置:塑料工艺、合成橡胶工艺、合成纤维工艺、基本有机合成工艺和保密二、三专业等6个专业。
1965年,经过化工部批准,从塑料工艺专业中调出两个班级作为半工半读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走厂校结合办学的道路。
1971年10月与北京化纤工学院合并,这期间学校对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停办了全部尖端绝密专业,增设了若干新专业,原有机系的合成橡胶、合成塑料专业并入以原无机系为主的一系;原化学纤维工学院的全部专业以及原有机系的有机合成和合成纤维等相应专业组成二系。时设基本有机合成、化学纤维、染整3个专业。
1977年10月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高分子系正式成立,时设高分子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工程两个专业。同年开始招收高分子材料学科硕士研究生。
1981年,获得高分子材料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3年,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成立,成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
1984年,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又分为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和橡胶工程与塑料工程专业。同年开始招收高分子材料学科博士研究生。
1986年,获得高分子材料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7年,高分子材料学科被国家教委评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
1990年,获得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学科和精细化工学科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设立高分子材料科学和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199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1998年,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工程)、橡胶工程和塑料工程三个专业合并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1年,增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其前身为应用化学系腐蚀与防护专业。
2002年,材料学获批国家重点学科。
2004年,增设生物功能材料专业。
2007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011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增设国际班。
2013年,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更名为功能材料专业。
2014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国际班撤销。
2015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增设精英班。
2016年6月,以材料学科为主获得国家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7年9月,进入“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国家一流学科群重点建设行列。
2021年5月,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党支部入选“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2022年2月11日,入选2022年北京市科普基地拟命名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8个系,即聚合物科学系、聚合物工程系、生物材料系、有机功能材料系、复合材料系、无机功能材料系、金属表面工程系、现代大分子工程系。共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生物功能材料)3个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2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00人,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139人,占比59.15%。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青”和“卓青”获得者9人、国家级四青人才20余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近五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34人,其中B类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C类11人、青年后备13人。
教学建设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个,2016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参加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功能材料
国家级精品课程: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导论、聚合物加工工程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材料导论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导论、聚合物加工工程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高分子世界六日游
学科建设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碳纤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弹性体节能与资源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实验室: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2011年以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700余项,承担和完成了企事业横向项目73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35项;SCI收录文章2770篇,其中TOP文章1020余篇;申请专利1250项,授权专利758项。
合作交流
据2022年4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
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Phil Coates 教授团队成立了软物质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分别与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阿克隆大学、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6所大学建立了“3+2”、“2+2”联合培养学生模式;与法国
洛林大学和
里尔大学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02-24
师资概况.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