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研究社
近代史上北京地区成立的武术教学与推广研究组织
北京体育研究社,是近代史上北京地区成立最早的武术教学与推广研究组织。
北京体育研究社,创办于1912年11月。由北京武术界著名人士许禹生与郭志云、葛馨吾、延曼生、伊见思、杨季子等人发起成立。许禹生,字龙厚,北京市人,原籍山东济南,1878年生于一个武术世家。从6岁起,他便在父兄的督促下习练查拳、潭腿等拳术,到13岁时,便掌握了查拳一至十路、潭腿一至十二路。20岁那年,恭请河北沧州的刘德宽先生至家中传艺。24岁那年,有山东济南府的一位赵姓查拳名家投贴拜访,许禹生与其交手,结果是三胜二负,自此声名鹊起。北京体育研究社以开展与普及武术运动,研究武术理论与武术历史,培养武术人才,以达到强民救国的目的为宗旨。
1916年,经许禹生倡议,北京体育研究社又聘请当时武术界名望很高的如杨少侯、孙禄堂、杨澄甫、吴鉴泉、刘彩臣、刘恩绶、纪子修、佟瑞甫、张忠元、兴石如等人加入,开办体育讲习所,招收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员,进修国术及现代体育。这个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社会上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矛盾,故而得到当时教育部长蔡元培的赞许,并由教育部拨出专款,在北京西单西斜街重建新的社址。教育部还特别发出通知,责令各地学校或教育机构选派学员来京学习,这无形中为研究社大大增色,使其影响得到扩大,规模也逐渐扩大。
1929年12月,北京体育研究社仿照中央国术馆的宗旨和建制组建起了北平市国术馆,仍然是以培养武术师资为主,同时,也要审定武术教材,传习各种拳种和器械并研究武术理论。扩展以后的北京体育研究社下设有高等研究部、普通研究班、各门专修班和民众练习班等,使得武术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研究武术的分类更加细化。九一八事变后,北平体育研究社应时势之需要,曾请市府通令各校义勇军加授国术,提倡国术救国,令北平国术馆成立刀术速成班,传授大刀术,以抗击日寇。卢沟桥事变以后,北京沦陷,北京体育研究社也随之关闭。
北京体育研究社还编辑出版过《体育》月刊和一些教材,这意味着以武术为主的同时,也重视其他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推广。[1]
[1]崔乐泉总主编,中国体育通史,第三卷,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54-356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1 09:5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