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信大厦(CITIC Tower),又名中国尊,位于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2号,
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Z15地块,是
中国中信集团总部大楼,东至金和东路,南邻规划中的绿地,西至
金和路,北至
光华路。
建设沿革
2010年12月22日,中国中信集团以63亿取得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Z15地块。中信集团在竞标文件中对该地块的建筑设计方案为一座形似古代礼器“
尊”的超高建筑,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尊”。
2011年9月15日至19日,北京中信大厦在商务节期间奠基动工。
2012年9月起,北京中信大厦开始打入地下桩。
2013年7月29日,北京中信大厦开工建设。
2014年12月10日,北京中信大厦地下结构全面封顶。
2015年9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100米。
2016年3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200米。
2016年8月,北京中信大厦结构高度突破300米。
2016年8月18日,北京中信大厦施工至第70层,结构高度达到333米,超过
北京国贸三期,成为北京第一高楼。距离其528米的总高度还有38层的距离。
2016年11月9日,北京中信大厦第68节钢骨柱安装完成,项目高度突破400米大关,达到401.6米。
2016年12月,北京中信大厦工程已施工至82层。
2017年4月28日,北京中信大厦施工至104层,建筑高度达到503米。
2017年8月18日,北京中信大厦塔冠钢结构吊装完成,外框106层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结构完成封顶。
2018年10月,北京中信大厦全面竣工。
2018年12月28日,北京中信大厦开始逐步交付使用。
2019年11月22日,北京中信大厦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建筑格局
综述
北京中信大厦占地面积114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建筑总高528米,建筑层数地上108层、地下7层(不含夹层),可容纳1.2万人办公,集甲级写字楼、会议、商业、观光以及多种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
BIM技术特别是结构参数化设计和分析手段,满足了建筑功能的要求,达到了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
地基
北京中信大厦地基基坑深度38米,局部达到40米,其基础底板东西长136米、南北宽84米。塔楼区、过度区底板厚度分别为6.5米、4.5米,总体积达56000立方米。为实现不间断浇筑,项目动用200台混凝土罐车、组织2000余名建设者共同作业。底板的浇筑完成与下部896根基础桩形成坚实有力的基础,共同托起拔地528米高的摩天大楼。
底板是北京中信大厦地基的核心部分,其一次性浇筑5.6万立方米的体量远超记录。
景观设施
北京中信大厦项目顶部设置观光区域,游客能达到524米的高度。
建筑特色
外观
北京中信大厦是Z15地块上的一座摩天大楼,无论是“中国尊”的外形,还是竹编的机理,抑或“孔明灯”及CBD核心之门户整体城市设计的空间意向,无一不在说明这是一座源于中国文化、立足于中国首都、体现北京未来的新建筑。
设计
北京中信大厦的建筑构思源于中国传统礼器之重宝——“尊”的意象。建筑高耸直入云端,表现出顶天立地之势。其外形自下而上自然缩小,形成稳重大气的金融形象,同时顶部逐渐放大,享受独在云端的无限风光,最终形成中部略有收分的双曲线建筑造型,使这一建筑林立在CBD核心区的摩天楼群中也能明显体现出庄重的东方神韵。
北京中信大厦从区域空间设计上看,该设计引入了“城门”的构思。从规划的南侧向北望,多栋超高层建筑在中央绿轴两侧延展,整体规划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导向性,凸显出绿轴终端的中国尊,从而形成CBD核心区标志性门户的城市形态,也寓意着北京城市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对话世界。
北京中信大厦在规划中路网结构上创新地提出了建立立体化步行交通系统的构想,包括地下层、地面层以及屋顶花园层三个层次的步行环廊,将轨道交通、商业及办公产生的人流有效地统一起来,并且通过景观环境与建筑设计形成室内外互动的公共空间。
北京中信大厦在商业组织结构上,充分考虑到贸易和金融是世界城市的关键性组成因素,形成了CBD地区-核心区内部-楼宇组团三个层级清晰的商业组织流线。
资本的全球化使得全球的金融市场处于24小时高速运作状态,经济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以及入驻企业的经营需求促使北京中信大厦项目成为24小时运营的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年无时差的金融产品交易、金融信息发布服务。
北京中信大厦项目旨在成为北京绿色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典范。设计公司在规划设计中贯彻低碳环保的理念,通过调节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和方位朝向,充分利用冬季阳光和夏季自然风的流动;建立起一套区域能源系统,实现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减少20%-40%的能源消耗。
科技应用
北京中信大厦项目使用的智能顶升钢平台,拥有14项专利,其中包含6项发明专利,长43米、宽43米、最大高度38米,有7层楼高,平台顶推力达4800吨。施工电梯可直达平台,两台大型动臂式塔吊、混凝土布料机、临建设施、物料堆场等与模架融合,工人们在全封闭平台内作业,可同时进行4层核心筒立体施工,相当于将工厂搬到施工现场。
中国国内首次将正式消防系统在结构施工阶段临时使用。该方案既可使部分正式消防提前施工,又避免了临时消防与正式消防系统转换的空档期,确保了建设全周期的消防安全。
北京中信大厦在施工阶段,项目所有专业技术全部采用BIM技术开展深化设计。基于BIM的深化设计是用于形成和验证深化设计成果合理性的BIM应用。项目把BIM技术深入应用于建设过程中,实现工程的全关联单位共构、全专业协同、全过程模拟、全生命期应用。
安全防护
北京中信大厦有完善的自救体系,包括消防系统和避难所。发生火灾时,最重要的是水的供应。在大厦的第105层,设有一个600多立方米的水箱,此外还有5个60立方米的水箱布设在楼内。失火时这些水箱可依靠重力供水,能保证两个小时的水供应。
北京中信大厦还设有8个避难层,平均每10-12层一个,避难层平时空置,仅有设备和管线,没有人员在该层办公。发生火灾时,避难层可容纳大量人员,并且可保证隔离烟火两个小时,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北京中信大厦与同区域内低层建筑一致,按抵御8度地震烈度设防。北京中信大厦是国内高强度钢材用量最大、比例最高的建筑,每个结构层用钢量相比同类超高层项目高出50%以上,工程使用的钢构件总量超过14万吨。
所获荣誉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中信大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2号。
交通路线
乘坐北京地铁10号线在金台夕照站下车,C出口步行即达;
乘坐北京地铁1号线或10号线在国贸站下车,F出口步行即达。
电梯配置
北京中信大厦共布设了139部电梯,其中直梯100部,包括3部观光电梯,另有39部扶梯。电梯最大轿厢可容纳48人,最小的也可以容纳21人。在这100部电梯中,观光电梯可从1层直达108层,运行速度达10米/秒,从1层到顶层仅需1分钟。其他的电梯则分区运行,分为低、中、高三个区域。北京中信大厦内设有3个空中大堂,分别位于31-33层,59-60层,90-91层,而电梯的分区与空中大堂的设置基本吻合。
北京中信大厦使用的JumpLift临永结合“跃层电梯”,提升速度最快为6米/秒,可将建设期内的电梯运输效率提升3倍。电梯安装于大楼核心筒内,不受天气影响,可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