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堰镇,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地处
房县中西部,东与
军店镇相邻,南与
门古寺镇接壤,西与窑淮乡相连,北抵
大木厂镇,西距房县城20千米,区域总面积162.1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化龙堰镇户籍人口为27409人。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军店区。
1958年,改为军店公社。
1961年,为军店区。
1975年,复置军店公社。
1977年,更名为化龙公社。
1984年,化龙公社改为化龙堰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辖化龙堰、上营、作峪沟、桃园沟、西川堰、庄房、高桥沟、汤峪沟、渭沟、上湾、古城、西街、高川、长望川、汪家河、李堰16个行政村:下设11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化龙堰镇辖16个行政村:化龙村、西街村、李堰村、古城村、庄房村、高川村、西川村、长望村、桃园沟村、渭沟村、作峪沟村、上营村、上湾村、高桥村、汤峪河村、汪家河村,镇人民政府驻化龙堰街10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化龙堰镇地处
房县中西部,东与
军店镇相邻,南与
门古寺镇接壤,西与窑淮乡相连,北抵
大木厂镇,西距房县城20千米,区域总面积162.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化龙堰镇境内地形以低山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最高峰位于与大木厂镇交界的黄龙山,海拔1529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的郭家河,海拔474米;平均海拔600米。
水文
化龙堰镇境内河道属南河水系;马尾河发源于窑淮乡境内,由北向南经上湾入境,境内河道12千米;汪家河境内由北向南汇入军店河,河道长30千米,而后汇入马栏河,流经保康、谷城,入汉江。
自然资源
化龙堰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泥灰岩和白云岩,地质储量5500万吨,可全部开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李堰村和高川村一带。2011年,化龙堰镇有耕地20089亩,人均0.8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总人口有26700人,其中男性13200人,占49.4%;女性13500人,占50.6%;14岁以下4272人,占16%;15—64岁13083人,占49%;65岁以上9345人,占35%;另有流动人口1900人;以汉族为主,达98%。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人口出生率12.6‰,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66人。
截至2019年末,化龙堰镇户籍人口为2740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化龙堰镇财政总收入1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5万元,比2010年增长11%。
截至2019年末,化龙堰镇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农业
2011年,化龙堰镇农业总产值9304万元,比2010年增长8%。化龙堰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化龙堰镇生产粮食8705吨,人均326千克。化龙堰镇蔬菜作物以土豆、萝卜、白菜为主。2011年,化龙堰镇种植蔬菜1539亩,产量8111吨。化龙堰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化龙堰镇出栏生猪6000头,年末存栏6500头;山羊饲养量8800只,存栏4000只;家禽(鸡)饲养115000羽,存栏65000羽。
工业
化龙堰镇工业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化龙堰镇工业总产值为14.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8%;拥有工业企业363家,职工1599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比2010年增长20%。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有商业网点75个,职工230人。2011年,化龙堰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9亿元,比2010年增长7%:有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0.2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9750万元,比2010年增长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544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8所,在校生1350人,专任教师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50人,专任教师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化龙堰镇主要学校有化龙初中和高川小学。2011年,化龙堰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70万元,比2010年增长4%。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16个,藏书24000册;有健身活动场所7处,安装健身器材8台(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17所,病床80张;专业卫生人员85人,其中执业医师14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化龙堰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700人,参合率97%,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98户,人数1565人,支出85万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133人,支出28万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五保户数分散供养182人,支出32.8万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医疗救助85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2万元;建有福利院2所、床位120张。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线路单程总长30千米,固定电话用户比2010年增加200户;光缆线路总长度150千米。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有自来水厂4个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128万立方米;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5000米。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有变电站、供电站各1座,年用电量1350万千瓦时。
截至2011年末,化龙堰镇绿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
交通
化龙堰镇主要交通干线有G346国道等。
历史文化
化龙堰镇因相传东汉名医费长房寻仙得道、学成归来时,师父送与的竹棍手杖落入深潭,化成一条金色的巨龙,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