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丸,中医方剂名。出自《瑞竹堂经验方》卷二。具有快脾顺气,化痰消食之功效。主治痰湿食积内阻,咳嗽气喘,胸膈胀闷。①《瑞竹堂经验方》:痰饮。②《医学纲目》:久喘或作或止者。③《医方集解》:酒食生痰,胸膈满闷,五更咳嗽。
组成
半夏(洗)、南星(去皮膜)、白矾、皂角(切碎)、生姜各一斤。
用法用量
上用水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同半夏、南星晒干,无白色,火焙,再加: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干葛、神曲(炒)、麦蘖(炒)、糖毡子、香附子(炒,去毛),上加药共半斤,与前药合和一处,碾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睡、食后茶、酒送下。
功用
快脾顺气,化痰消食。
主治
痰湿食积内阻,咳嗽气喘,胸膈胀闷。
①《瑞竹堂经验方》:痰饮。
②《医学纲目》:久喘或作或止者。
③《医方集解》:酒食生痰,胸膈满闷,五更咳嗽。
附注
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顺气消食化痰丸”。
附方
名称:化痰丸
组成:石青、石绿
用法:上为末,面糊为九,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汤送下。有痰即吐,去一二碗不损人
主治:顽痰不化
出处:《瑞竹堂方》卷二
名称:化痰丸
组成:陈皮、半夏、枳实、茯苓、黄芩、黄连、南星、瓜蒌仁、杏仁、天粉、前胡、甘草
用法:上为末,竹沥、姜汁或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钱,食后白汤送下
主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胸满气急
出处:《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
名称:化痰丸
组成:明矾、白附子、南星、半夏
用法: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主治:诸般咳嗽
出处:《急救仙方》卷六
功用:化痰
名称:化痰丸
组成:南星、生姜、半夏、枯矾
用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韮汁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咳嗽涎喘
出处:《普济方》卷一五七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痰由湿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湿;痰由气升,苏子、菔子、杏二所以降气;痰由气滞,青皮、陈皮、香附所以导滞;痰因于酒食,葛根、神曲所以解酒,山查、麦芽,所以化食。湿去食消则痰不生,气顺则咳嗽止,痰滞既去,满闷自除也。